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縣官寨鄉位於織金縣東北部,是世界地質公園織金洞風景名勝區所在地,這裡除了聞名天下的織金洞,後來開發的織金大峽谷、東風湖百里畫廊等自然景觀外,還有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故居遺址、土司墓、陽關屯、白果村千年銀杏樹和碉樓等人文景觀。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水西安氏土目古墓

從織金縣八步街道辦事處往官寨鄉方向三公里左右有一處地名叫燕子巖,縣道748(織金縣三甲街道辦事處至八步街道辦事處)從寨子中間穿過,公路的東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有兩座明清時期的古墓,碑文內容均為:“清贈水西慕族安氏祖墳墓,雲孫秉直奉,光緒二十八年壬寅歲孟夏月穀旦。”兩座古墓均為土堆墳墓,四周未發現有墳石堆砌,每座墓佔地面積約五六平方米(不算墓周圍的墳壩),查閱相關史料,秉直為安秉直,系奢香夫人後裔,明末彝族起義將領安邦彥(貴州宣慰同知)之後?筆者根據相關資料理了一段

安邦彥支系脈絡:

安觀(奢香夫人第七代孫,封貴州宣慰使賜正三品封昭勇將軍)

安貴榮,安觀之子,自明憲宗成化十年六月二十四(1474年7月7日)代父(安觀)職任貴州宣慰使至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死時,共在位整四十年。)

安萬銓(1497年—1570年),字天寵,號葵軒。明朝貴州水西(今大方一帶)人,貴州宣慰使安貴榮之子,安萬鍾、安萬鎰之弟,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借襲貴州宣慰使,在位期間修建了著名的“千歲衢”,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退位給其侄安國亨(安萬鎰之子),又命其子安智、安信分管織金和阿隗兩地。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安智移居織金後後代又逐漸遷移至那威(今織金縣官寨鄉街上),安智生安國楨,安國楨生安邦彥,安邦彥生五子,分別為安武功、安廷侯、安國才、安廷佐、安廷元。安廷侯生安恩典,安恩典生安文德、安文光、安文華。文德生正和、正琳、正裕。正琳生紹基、紹緒、紹猷。紹緒生秉直,即安秉直,由此可見,安秉直為安邦彥之後無疑,碑文中落款為“雲孫秉直奉”,雲孫為第九代,由此倒推,墓主人應為安智。安信一支傳至安勝祖(注:襲安坤任貴州宣慰使,康熙三十七年病卒,無子承襲,水西地區改土歸流)。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崇禎二年(1629年),安邦彥與四川土司奢崇明反明失敗後被殺於四川,但關於安邦彥後事沒有相關史料記載,可以推測,安邦彥反明乃大逆不道之罪,明廷自然不會輕易放繞,安邦彥屍首運回貴州織金的可能性不大。

後記

織金有兩座水西安氏土目墳墓,疑為明末少數民族起義將領安邦彥墓

圖為八步街道

但不管怎樣,作為織金歷史乃至貴州歷史發展見證的這兩座安氏土墓墳墓,應該得到應有的保護,尤其是在織金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的階段,應該將安氏古墓納入“那威洛姆”彝族古寨及安邦彥故居修建的規劃之內,增加人文織金的厚重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