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搞文字獄,是源於對自己出身的自卑?

封建時代的文化專制是基於統治者維護家族統治,皇權永固的一種手段。從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到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直至明清的八股取士都是如此。但文字獄的始作俑者朱元璋用如此血腥的手段,殘害讀書人,來維護其至高無上皇權的做法,前無古人。

朱元璋大搞文字獄,是源於對自己出身的自卑?

朱元璋

農民出身,做過和尚的朱元璋為何要讓無聲的文字帶上血腥的色彩,讓大批文人噤若寒蟬呢?

王楓在《朱元璋的敏感》中這樣分析:“朱元璋大興文字獄、刪節《孟子》,源於他的文化自卑,這是不錯的。朱皇帝出身卑賤,文化功底很淺,他怕自己被飽讀詩書的文人們算計了。打江山時,為了籠絡人才,暫可容忍。待天下平定,這種自卑心理便膨脹起來,變成屠刀,變成文字獄。”

這個分析有一定的合理性,農民出身的他對文人有著天然的戒備,甚至是憎恨,他曾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文廟撤掉,讓人刪減《孟子》中有關“民本”的思想,這源自他本人文化素質劣勢以及對知識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跟“亞聖”孟子過不去,跟替“聖人立言”的讀書人過不去。

從歷史上看來,朱元璋的文字獄,更有“創新”:自他起,“因言獲罪”中的言”不再僅指思想,而是擴大到話語的各個層面;文字獄的懲治對象,也開始超出不同政見者”的範疇,擴展到一般文人的文字歧義。

洪武年間,接連不斷地出現了文字獄。很多人的文章“一不小心”就出了問題,因為朱元璋常常懷疑他們在文章中譏訕自己。翻開史書筆記,朱元璋推行的文字獄真是不少,而且五花八門。其無中生有、疑神疑鬼的荒唐勁,叫人瞠目結舌。

如浙江府學林元亮寫了《謝增俸表》,裡面有“作則垂憲”句,因“則”和“賊”相近,被認為諷刺朱元璋參加過農民軍,被殺頭北平府學訓導趙伯寧作《長壽表》,內有“垂子孫而作則”句,同理被殺。有人寫了一篇文章,內有“光天化日”一句,被理解為譏諷他做過和尚。高啟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洪武三年,他堅決辭職還鄉,觸怒了朱元璋。高啟朋友魏觀是蘇州知府,因在當年張士誠的王府廢墟上新造了蘇州府衙,請高啟寫了篇《上梁文》,內有“虎踞龍盤”等話。結果被魏觀的仇家告發,魏觀、高啟雙雙被殺。

朱元璋大搞文字獄,是源於對自己出身的自卑?

高啟

在朱皇帝看來,這些文字的背後都有可能暗藏著數不清的挖苦、揶揄和譏諷。確有其事的,殺了活該;被冤殺的,權當是一種震懾吧。

農民出身的朱皇帝,對文人的的暴戾、殘忍是外表,內心實際上非常的自卑,或者說心靈極度的自卑外化為極度的自大、專橫,在他充滿自卑的情結中,異常羨慕官員和士大夫所擁有的優越地位,因而產生強烈壓制別人的暴虐意念,以求自己心理平衡。

總在,朱元璋大興文字獄,農民意識也罷,仇視文人也罷。但有一點用意很明顯:唯有這種不需要任何理由、無從辯解的殺戮,才能夠立威,顯示出皇權的絕對性,而對朝野造成巨大的威懾,讓自己的皇位固若金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