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方人過世西方家屬不像中國家屬情緒那樣激動?

《禮記·問喪》規定親人死後要脫了鞋、把衣服弄亂極為失態的哭,最好能夠哭傷肝肺,然後三天內不喝水、不動炊火,鄰居用粥來勸你喝你才能喝一點東西。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人假如真的心中悲哀,那麼形體的變化是很劇烈的,所以如果真的對親人死去痛心的話,那麼就會哭的撕心裂肺,撕心裂肺的話,嘴巴嘗不出食物的味道,睡覺也睡不好。

這樣一規定,就開始了大家的喪禮表演比賽,誰哭的痛誰就孝順、誰就有情,反之如果哭的不是那麼激烈、不脫衣服、不嚎叫,那就是沒有心肝。

比賽了幾千年下來,這種風俗和邏輯深入到了民間每個人的心底,很難抹去。戰國時齊國國相晏嬰就對此有意見,當時許多風俗還沒有確定,他就說儒家這些滑稽的人啊,辦葬禮大多要把自己的產業都敗壞掉,這樣子的事情成為風俗以後,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一定不能讓孔子在齊國得到重用啊。

可惜他沒有孔子的影響力大。

孔子的徒弟宰我也對此有不滿,他問孔子“給父母守喪三年時間,太過長久了吧,守喪一年我覺得就可以了。”孔子問他“父母死後一年你就吃好的穿好的,你心安嗎?你生下來以後父母把你抱在懷裡端屎端尿不眠不休的照看你三年,因此父母死後你也要這樣回報三年時間回去,天下的通俗就是這樣,你居然只想服喪一年!”

宰我很直率的說“我的心能夠安寧,我只想服喪一年。”孔子便稱他為不仁,後世也大多以宰我為不孝的例子。

現代我國農村這種激烈的哭喪傳統正在慢慢消亡,過去大家互相監督,誰家裡死的人要是不嚎叫一通,大家就指指點點,所以不得不嚎叫,現在城市化了,各家鄰居之間的關係都淡了,葬禮也不在家裡辦而是大多找個禮堂,很少有這種激烈的哭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