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嗩吶將禁止,多地已經出臺處罰標準,農民卻有不樂意的

在農村有很多的習俗,也有很多的規矩,多數習俗已經存在了上百年,一直到現在農民們還在繼續著,有些習俗形成了特殊的文化,是值得傳承和保留的,但是有些習俗是迷信的,說成陋習也不為過。一些是毫無科學道理,已經不適合今天新農村新社會的建設。尤其在紅白喜事上,習俗尤為多,很多年輕人會覺得繁瑣,但還是會遵從老一輩人的觀點,因為誰都不想因為這個而給自己帶來壞的運氣。

農村嗩吶將禁止,多地已經出臺處罰標準,農民卻有不樂意的

現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會有嗩吶的出現,但是喜事已經漸漸的看不到了,主要是白事。現在只要聽到嗩吶的聲音,肯定就知道村裡有人老了。農村人中保持著一個習俗就是報喜不報喪,所以嗩吶的出場,也可以告知一些人,家裡有白事了,提醒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嗩吶的聲音多有悲傷的感受,用來表達悲痛,緬懷逝去的親人。

農村嗩吶將禁止,多地已經出臺處罰標準,農民卻有不樂意的

請來的班子,是早晚都吹,有時夜裡十點多了還在吹,已經嚴重的擾民了,但是畢竟人家家裡有事,又不好去說什麼。高額出場費的嗩吶,其實不符合我國倡導移風易俗的政策,也不符合喪葬簡化的改革,更不符合勤儉節約的美德的發揚。

農村嗩吶將禁止,多地已經出臺處罰標準,農民卻有不樂意的

一些農民對於這種情況是持著反對的態度的,因為這本身是傳統文化,一些人也是靠這個吃飯的,一些民間表演上也缺不了它,所以以後嗩吶該何去何從,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