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公共安全警鐘,這個街道對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堅決說“不”

4月份以來,上海市發生了多起居民家中電動車違規充電引發爆燃事件,更有甚者出現一死一傷的嚴重後果。因而,消防安全永無止境,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問題不容小覷。

當前,只有持續組織開展有關電動車消防宣傳及專項檢查工作,不斷提升電動車火災防控水平,才能有效遏制電動車火災引起的安全事故。

迅速行動,重拳出擊

4月中旬,甘泉路街道聯合甘泉派出所、各轄區居委會,依託“三創”工作,迅速行動,開展社區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集中整治,堅決剷除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陋習。

社區民警向違規充電車主開具警告單

為了更好摸清底數和不漏“一車”,4月中旬,聯合整治小組深入汪家井、安塞、新長、合陽等多個社區,採取一層一層掃,一戶一戶清的掃樓掃街模式。對於佔用樓道公共通道違規停放或者充電行為,社區民警依法上門對相關人員進行教育告誡,同時開具警告單。對有專門充電設施而不聽勸阻、在警告期內拒不整改的電動車車主,進行依法處理。

地下停車庫消防安全檢查

其中,汪家井社區民警、居委幹部還對交通路2107弄25號地下車庫開展消防安全檢查,向居民指導了地下車庫規範充電流程。而在安塞小區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排查整治過程中,工作人員向違規停放、正在充電的電動車主,警示了危害,督促車主將電動車挪走,並當場讓其簽署《消防監督檢查意見書》。

“對於任何危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甚至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我們決不能姑息,保障公共安全刻不容緩。”參與整治行動的安塞小區民警徐韶光說。

除了居民區外,甘泉路街道安全辦還對沿街店面展開消防安全檢查,對發現的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行為開具整改通知單,並要求當場即刻整改,同時進行消防安全教育。

從樓上拋下的充電“飛線”

違規充電為何屢禁不止?

對於電動自行車違規充電造成的嚴重危害,應該說是顯而易見。然而違規充電現象非但屢禁不止,更有飛線充電等奇招頻出,這些居民為何一意孤行?

電動車是大部分小區居民每日出行的必備工具。每天使用,每天需要充電,已融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供居民們停放的非機動車庫要不有位置沒充電設備,要不就是有充電設備卻沒位置,像這樣的問題在老小區裡面特別普遍。

“像我們汪家井社區這樣的老式售後公房,非機動車非常多。但停放非機動車的車庫空間有限,導致很多非機動車無法在車庫進行正常充電。再加上電瓶沉重,不便搬運,這就使得樓上居民,採取從窗口拋擲充電線至一樓的方式,對電動車充電。這樣做的後果是安全隱患極大,特別是下雨天充電更容易漏電,引起火災。”位於交通路2107弄的汪家井社區主任陳琦給出了一部分答案。

社區民警收攏充電“飛線”

而在安塞小區也時有發生電動車違規充電現象,不是居民將電動車停放在一樓過道內充電,就是從樓上私拉電線拋線給電動車充電。“他們覺得停到車庫太麻煩,每月要付停車費,而地下停車庫充電樁位又很緊張。”安塞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曹婷婷說。

所以,每次居委會幹部上門勸阻居民不要違規充電時,居民們都很配合。但是,等他們一走,居民們又繼續充電,安全隱患就此埋下。

杜絕回潮,對症下藥方是良策

“只有從根源上解決居民非機動車充電問題,飛線充電等違規現象就解決了。”在整治過程中,陳琦意識到了電動車違規充電問題的關鍵。

在汪家井居民區,針對電動車沒地方停放、充電的問題,居委幹部也加緊跟進,召開“三位一體”會議,研究後續管理措施。在缺少充電設備的車庫內增加充電設備外,還依託街道‘建管美’工程,在小區現有的空地上安裝非機動車充電棚,方便居民停放充電,從而杜絕飛線充電現象。而一旦在小區內發現飛線充電的情況,則由居委會幹部聯合社區民警進行處置。

社區民警開具《消防監督檢查意見書》責令居民整改

立即行動的不僅是汪家井社區,安塞小區居委會也嘗試推行“四步”工作法的長效常態化管理機制,根除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回潮。

首先,發揮“三駕馬車”作用,由居委會協調業委會、物業明確責任,督促物業將飛線充電違規現象加入到物業巡查工作。同時,居委會發動樓組長、黨員對每棟樓形成包乾制,在小區內不斷巡查,及時制止私拉電線以及亂停放的現象。其次,居委及物業對發現違規充電的居民進行上門宣傳教育督促居民整改。接著,若居民拒不配合,則由民警上門教育開具《消防監督檢查意見書》責令居民整改,同時告知樓組長對該戶居民重點巡查。最後,若仍發現該戶居民仍不整改,由社區民警再次上門進行處罰。

“我們將電動車飛線充電整治納入常態工作,做到一巡查、二教育、三告知、四處罰的工作模式,逐步培養居民規範充電的意識。同時,針對充電樁緊張問題,聯合物業引導居民錯峰充電合理規劃充電樁在各時段的使用率。”曹婷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