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冒充公檢法詐騙是騙術之王?

#金融詐騙拆局#

“冒充公檢法”是什麼騙術?

產自臺灣,歷史最悠久、變種最多、被害人最多、成功率最高的騙術,沒有之一。

被害人直接或間接遇到自稱公安局的民警/檢察院的檢察官/法院的法官的騙子,告訴被害人“攤上事兒了”,販毒/走私/洗錢/詐騙/身份被冒用犯罪等等,什麼事兒嚴重犯什麼事兒,有“拘留”、“通緝”、“傳票”伺候,想“保平安”就乖乖配合,同時以“協助調查”、“自證清白”等理由要求被害人設置呼叫轉移、進行網絡貸款、下載惡意軟件、到釣魚網站填寫信息、提供驗證碼、提供個人信息等、轉賬、掃碼付款等,甚至給深度受騙被害人植入“特派員”幻想,協助騙子詐騙另一個被害人。


為什麼說冒充公檢法詐騙是騙術之王?

遭受“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後果?

被害人銀行賬戶裡的錢被騙光,多年積蓄毀於一旦,甚至騙子還會讓被害人在多家網貸平臺貸款,背上鉅額債務。

如何識別“冒充公檢法”詐騙?

騙子一般情況下會使用奇怪的電話號碼和QQ、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與被害人聯繫,並且經常會出現傳票/通緝/洗錢/走私/販毒/身份被冒用犯罪等“攤上大事兒”的關鍵詞。

騙子自稱警察、檢察官、法官等國家權力機關工作人員或“幫助轉接”國家權力機關工作人員,並且很“關注”被害人的錢、財產情況,要求被害人安裝用途不明的App、登錄指定的網站填寫信息、申請網貸、掃碼付款、提供短信驗證碼等繁瑣的配合工作。

“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原理?

這套騙術的框架依然是“建立人設>製造恐慌/興奮情緒>實施操縱”。作為騙術之王的“冒充公檢法”詐騙,在長期演變過程中已融匯多種心理操縱手法。

(1)轉遞人設增強可信度:騙子除了直接聯繫被害人自稱“公檢法”外,還可以先冒充”銀行“、”電商“、“電信運營商“等容易被相信的人設,這個人設取決於騙子拿到了被害人什麼信息、改號軟件能仿冒什麼樣的號碼。被害人只要相信了騙子的第一重人設,便會更容易相信其介紹轉接的後續人設,比如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權力機關。騙子循序漸進,防止直接自稱”公檢法“導致下藥過猛,引起被害人警覺。

(2)分佈式激發恐慌情緒:第一重人設(”銀行“、”電商“、“電信運營商“等)先詢問被害人一件”異常“的小事兒,比如非本人的消費、大額轉賬、和本人無關的物流訂單等,給被害人“自己身上可能發生了壞事“的暗示,在被害人出現好奇心後聲稱只有”公檢法“才知道,隨後幫助被害人“轉接公檢法“,再由後續”公檢法“角色通過一系列發問和恐嚇繼續暗示,直至被害人相信到自己”被冤枉攤上了大事兒“。騙子循序漸進,防止向被害人直接灌輸“攤上大事兒“的概念引起懷疑。被害人越主動、越好奇,說明恐慌植入越成功。

(3)先手植入概念實現“反反詐騙”:在被害人相信騙子“公檢法”身份後,騙子會利用已取得的信任先行給被害人灌輸“可能會有冒充你身份幹壞事的壞人告訴你被騙了,千萬不要相信“這樣的概念,防止詐騙過程中公安機關和銀行/網貸的工作人員點醒被害人導致詐騙功虧一簣。

(4)結合信息技術手段強化操縱:

讓被害人訪問釣魚網站/APP:通常有“公檢法“的名稱標記,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檢察院信息查詢“、”公安部通緝人員查詢“等字樣,強化被害人對”公檢法“的人設和”攤上大事兒“的置信程度,以及以通過“安全檢查“功能收集被害人的照片、身份信息、住址、銀行卡號、密碼、短信驗證碼等,達成轉移被害人資產的條件。

讓被害人安裝遠程控制APP:騙子以“配合調查“等理由要求被害人安裝遠程控制APP,這類APP的名字通常是英文構成的,如teamviewer、quick support等。騙子會使用遠程控制軟件操縱被害人的手機申請網貸、通過活體識別、獲取短信驗證碼、查看被害人資產情況等。

發給被害人PS出的圖片:圖片包含“工卡/警官證“、通緝令、法院傳票、物流訂單、聊天記錄、系統截圖等,增強被害人對”公檢法“的人設和“攤上大事兒“的置信程度。

帶上耳機、設置呼叫轉移:以“配合調查“、”安全保護“等名義操縱被害人在手機中輸入”**21*騙子手機號#“將被害人的來電轉移到騙子的手機號上,並要求被害人帶上耳機,使用即時通訊工具接收騙子指令,以防止被害人親友、公安機關反詐部門等對被害人進行反詐騙提醒,以及冒充被害人接受銀行/網貸工作人員對被害人進行的貸款核查。

如何區分真假“公檢法“?

真的“公檢法“絕不會在互聯網上發送各種法律文書,也絕不會讓你在網上填信息、下載APP、提供短信驗證碼、轉賬、掃碼付款。真的“公檢法“有能力對你是否涉案進行充分認定,有能力線下直接找到你本人瞭解情況,沒有必要對你進行各種繁瑣的線上或遠程”自證清白“和“安全檢查”。

碰到這些情況應該直接掛掉對方電話,然後自己撥打110核實對方身份和自己是否“涉案”。

遭受“冒充公檢法”詐騙後怎麼辦?

存留好證據,什麼都不要刪。如釣魚網站、APP、通話記錄、短信記錄、微信/QQ聊天記錄、騙子的收款賬號、收款碼、銀行卡號及姓名、設置的呼叫轉移電話號碼等。並且第一時間撥打110求助,提供騙子收款銀行卡號、姓名,申請緊急止付,由警方凍結涉案賬戶,嘗試阻止被騙資金轉移。

被騙後,還需要到公安機關報案,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做筆錄。檢查手機安全性,卸載來歷不明的APP。 如果曾設置過呼叫轉移,手機輸入”##21#“後撥號,取消呼叫轉移。

如何讓自己免遭詐騙?

儘量使用大廠商的APP和網站,大廠的信息安全工作受到國家監管部門嚴格監管,內部員工都很難看到完整的用戶個人信息。儘量不要在來歷不明的網站和APP內填入個人信息,減少個人信息被賣給騙子的概率。

點擊頭像關注度小滿金融,學習反詐騙知識,讓自己遠離騙子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