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雲南保山的田頭,一個上海乾部搞起了直播帶貨

“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施甸縣的豆類特色農產品,扁豆、四季豆……”23日下午3時-5時,上海援滇幹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副縣長張海燕在施甸縣的一個合作社田頭直播帶貨。


昨天,在雲南保山的田頭,一個上海乾部搞起了直播帶貨

受訪對象提供


“施甸縣地處怒江東岸,這裡最低海拔560米,最高海拔2900米,垂直氣候決定了這裡一年到頭蔬菜都能生長,怒江帶來大量的水汽,使得施甸氣候溫暖溼潤,很適合豆類生長,”直播一開始,張海燕就侃侃而談,介紹起施甸的優勢,“袁隆平院士都說,施甸是雜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得益於獨特的環境,施甸的豆類蔬菜顆粒飽滿,色澤鮮亮,鮮嫩可口。張海燕說自己在施甸快兩年了,覺得這裡的豆類蔬菜非常好,就想把它介紹給更多的朋友,歡迎大家品嚐。“你看我手上的四季豆,無筋的,平時我們買的四季豆要剔筋,這裡的四季豆不用剔筋,它沒有筋”。張海燕拿著四季豆現場演示。“扁豆要挑長的,直的,豆莢飽滿的,這樣的扁豆肉質厚實”說完四季豆,張海燕拿起扁豆,現場教大家買菜小竅門。


張海燕直播的地方選擇在一個海拔1300米左右的農業合作社,這裡種植了大量的扁豆。張海燕走到扁豆地裡,摘起扁豆,當天摘當天發貨。看到張海燕摘扁豆,直播間圍觀的網友紛紛留言“張副,你摘得好快呀”,“張縣長,給我摘一筐”……


直播結束後,張海燕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選擇什麼樣的農產品直播,此前有過考量。施甸縣蔬菜種植面積達10萬畝,豆類種植很有特色。一番選擇後決定主打豆類蔬菜。“用泡沫箱子包裝的,裡面放了冰袋,我自己家裡買過,從施甸到上海4天能到。”接受採訪時,張海燕還不忘推銷一把。


昨天,在雲南保山的田頭,一個上海乾部搞起了直播帶貨


在去雲南之前,張海燕是閔行區委組織部的幹部。他大學本科讀的是地理,研究生學經濟,博士讀的經濟地理,但他說起蔬菜種植駕輕就熟,他說,這都是施甸老鄉教的,他在施甸縣快兩年了,經常下鄉。這兩年時間裡,他說自己學到很多上海學不到的知識。


一番直播,張海燕帶貨賣出去400多份,數量不多。他的直播間是“一畝田”和“一點資訊平臺”,“‘一畝田’的關注對象很多是採購商,而且這次是工作日時間。如果面對消費者,就會選擇淘寶,在非工作時間。”張海燕說,此前有過在淘寶直播的經歷,一個晚上能賣出去很多。“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施甸的蔬菜,把這個信息傳出去,讓施甸的農產品走出去,讓農民種地更有積極性。”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魯哲

圖片 | 今日閔行

編輯 | 包雍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