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从汉朝开始,汉民族形成之初,就有汉奸的出现,之后的中国,每个时期都有汉奸出现。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汉奸,要说最有“盛名”,影响整个中国历史走向的汉奸,一定是吴三桂莫属了。特别那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更是让吴三桂遗臭万年。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吴三桂的家族是辽东望族,其父亲吴襄是武举进士,其舅舅祖大寿家族四世镇守辽东,曾任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投降清朝时,吴三桂已经是辽东总兵,总揽关外防务。皇太极曾多次派祖大寿劝降吴三桂,吴三桂虽然没有投降,但曾给祖大寿写过信。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宁远古城(今辽宁兴城)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50万大军攻打北京城。崇祯皇帝犹犹豫豫错失战机,直到兵临城下,才命令吴三桂弃宁远城,率军回北京勤王。吴三桂带领军队走到唐山时,获悉北京陷落,崇祯自杀,于是就带兵返回山海关。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就成了他眼中最大的威胁,在丞相牛金星的建议下,囚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以吴襄的名义写信招降吴三桂。经过李自成的威逼利诱,吴三桂同意投降,在去北京半路上,了解到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属刘宗敏霸占了,愤然发怒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以何面目见天下”,于是反身回山海关,誓言讨伐李自成。


李自成见招降不成,就亲自率领20万大军,攻打山海关。此时关外的清朝已经知道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在多尔滚的主持下,举国兴兵,剑指北京。吴三桂知道自己兵力少,不是李自成的对手,就连忙给清朝写信借兵攻打李自成。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当时,吴三桂有3个选择:

一是投降李自成,因为陈圆圆被掳,已经不能走了。

二是投降清朝,这是保命最容易的一条路,有功于清朝,还能加官进爵。

三是坚守山海关,既不降清,也不降李自成。这条路虽然很艰难,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存活的可能。

其实,清朝二十多年攻不破山海关,皇太极就战死在宁远城下,多尔衮不敢走山海关。如果不是,吴三桂向昔日的劲敌多尔滚报信借兵,多尔滚原计划是走内蒙密云方向进入北京。只要吴三桂多拖延些日子,等到清朝的大军从密云方向打到北京,李自成自然没有精力攻打吴三桂。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如果吴三桂趁机带着5万精兵南下,与南明的军队会师,至少南明可以保持住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历史让吴三桂做了明朝末年最重的砝码。南明、清朝、大顺,他倒向哪边,哪边就获胜。然而,吴三桂选择的只有利益,他选择了投降清朝,跟清军一同打败了李自成,并一路追杀剿灭了李自成。

吴三桂降清真是被逼的吗?谁说无路可走?

虽然当初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是形势所迫,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降清确实是保命的最佳选择。但是作为大明朝的臣子,联清攻打李自成后,接受清朝平西王的封赏,拒绝南明的封号和赏赐,就是明目张胆的叛变了。

其实,有没有陈圆圆,吴三桂都会叛变,连逼死崇祯皇帝,在北京城内公开抢劫,欺男霸女的李自成,吴三桂都能有投降之心,更何况许他平西王的清朝。可见在吴三桂的心中,利益是最重要的,忠孝二字不过是收买天下人心的幌子。所以才有吴三桂降李、反悔、降清、反明、反清的可耻行径。

这历史的骂名,吴三桂背得不冤枉! 人皆有一死,为国家民族大义而死,像史可法、文天祥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那些为了利益,出卖民族尊严,出卖同胞的汉奸,只能被钉在民族耻辱柱上!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