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級寫作書,穿越民國學習基礎寫作

人們總說寫作難,沒拿筆時思如泉湧,拿起筆時思路斷層,這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雖說現在網上有很多寫作課,學習班,但大都是寫作的思維和技巧,沒有給人們提供最基本的寫作方法。


最近我一直在看寫作書,找了大量的書籍,其中這本堪稱經典之作,《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聖陶教你寫文章》,全書分為七十二課,主要是以講授文章理法為主,題材、範文、案例相互聯絡,互相輝映,被推崇為“比任何國文教本都好”的一部教材。


《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級寫作書,穿越民國學習基礎寫作

《七十二堂寫作課》封面


這本書是夏丏尊、葉聖陶在1935年到1937年聯合編撰的,他們二人學識淵博,志趣相投,又都以教育為己任,且都在大中小學做過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教學經驗豐富,正因如此,這本書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文章學”和極具規範意義的“寫作指導”。


書中告訴我們,文章寫作最先學習的就是文法和語法,通過不同種類的學習,流傳至今,已經成為提升寫作能力的工具書。


下面就開啟時光之旅,穿越到民國學習經久不衰的寫作技巧。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


《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級寫作書,穿越民國學習基礎寫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很多人說輸入倒逼輸出,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基礎,想要寫出優秀的文章肯定難上加難。有些人會傲嬌的說,我不看書也能寫的出來,但我相信3篇5篇可能沒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一久就會困難重重,沒有輸入知識儲備被掏空殆盡,當掏無可掏的時候,文章怎麼會有深度、廣度,怎麼會有讀者喜歡?


就像培養一位醫生,必然是經過十幾年的學習,然後再通過各種專業的考試後,才能上崗為我們看病,不僅如此,每年進修、學習,不斷鞏固專業知識,還要年年進行考核,這樣才能持續的為病人看病。


閱讀與寫作也是如此,只有源源不斷的閱讀進行內容輸入,才能在寫作上不斷輸出。


在閱讀時,我們要不斷進行內容和形式的探究。選一篇優秀的作品,留意文章的體制、語彙、文法、修辭、風格、佈局等等,細扣裡面的所有方面,在一篇文章中學習到能學習的一切,這樣取其精華,有益於閱讀和寫作。


正如書中所說,文章的內容包括世間一切,它的來源是實際的生活經驗,不僅在文章上。至於文章的形式純是語言、文字的普通法式,除日常的言語以外,最便利的探究材料就是所讀的文章。


深入淺出傳授經驗


《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級寫作書,穿越民國學習基礎寫作


經驗是個好東西,不輕易讓人得到,需要經過時間淬鍊。夏丏尊、葉聖陶兩位先生,將各類寫作經驗,總結在《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聖陶教你寫文章》中,這本書注入了他們半生的心血。


茅盾說:我們這一輩人本來誰也不曾走過平坦的路,不過,摸索而碰壁,跌倒了又爬起,迂迴而前進,這卻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經驗。


就像故宮的鐘表修復師王津,故宮工作四十餘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他的技藝就是通過日積月累的修復積累的經驗,他在《我在故宮修文物》中說過,遇到困難都是自己琢磨,實在想不透的才能問師傅,高超的修復手藝靠的是一天天的積累和一代代的傳承。


寫作也是如此,最基礎的練習,還是日記、遊記、隨筆這樣的短篇文章,它們的寫作模式更加隨機,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一天中發生的事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可以記錄下來,這些都是故事的源泉,將它們稍微加工,就會成為日後的寫作素材。


細緻剖析說明文


《七十二堂寫作課》大師級寫作書,穿越民國學習基礎寫作


天下大事必做於易,天下難事必做於細。實下一些書籍,也記錄了很多說明文寫作的方法,但大都比較淺顯,讀過之後還是一籌莫展,本書對於說明文作出了十分細緻的剖析,用了整整13堂課來講述說明文的寫作方法,足見作者對說明文的重視。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從小練字,每次練完字就在家門口的池塘裡洗筆,日復一日,整個池塘裡的水都染成了黑色,如同墨水一般。正因為他仔細的練字態度,才讓成為享譽古今的大書法家。


作者在剖析說明文寫作時,也是秉承著嚴謹細緻的態度。說明文六要素的合集,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設定好一個統一的邊境,按照既定的路線走,就不會出錯,保證文章在一條主線上垂直。


特別是各類事物的表達不盡相同,像書中講寫作、講閱讀,講它們有什麼這是同類事物的說明文,就像大自然中的萬物,沒有完全相同的事物,哪怕是同一只鳥上的羽毛也不可能完全一樣,但它們卻存在著共同之處。

結語

《七十二堂寫作課:夏丏尊、葉聖陶教你寫文章》介紹了極為細緻的寫作方法,入門級人員可以用本書打下寫作基礎,但想要摘掉寫作小白的標籤,還是需要勤加練習,光說不練假把式,看明白是一回事,實際操作是另一回事,希望各位都能成為寫作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