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今天是梁老師分享的第十七個故事。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這個消息。一個十七歲的男孩,因為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事後回到家被母親批評,在路上突然衝出車裡,毫不猶豫的跳下了盧浦大橋。

橋邊緊跟著的是孩子的媽媽,因為沒有抓住他而坐地痛哭。

上個月月底,因為疫情期間不讓出去,孩子們只能上網課學習。上網課的第34天,一個14歲的男孩給爸爸寫了一封信離開了世界。

他說:每天在家,不讓玩手機,不給看電視,我的24小時只有學習。我知道你們為我好,爸爸媽媽不要想我,養育之恩來生再報,我走了。

然後第二天凌晨在隔壁村的水庫裡,發現了孩子和跑丟的一隻鞋。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每次看到這樣的消息,心中總會悲痛膽寒。孩子們到底怎麼了?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心理?難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嗎?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出息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考試第一,重點大學,年薪百萬,妻子賢惠,丈夫本事,孝順父母,待人真誠。

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所有的父母都希望有一個出息的孩子,而自己不是一個有出息的父母呢?

我的孩子不完美,試問當父母的又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嗎?

很多時候,孩子成為了父母攀比炫耀的犧牲品。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我相信所有父母的出發點都是“為你好”。

我們都在用自己走過的半生來告訴他們,這個不可以,那個也不行。隔壁小明上英語補習班了,你明天去報名奧數競賽班。別人的孩子有的,我一點也不想我的孩子落下。

如果我要問你:成績在孩子的生命面前所值幾何?

我相信所有的回答都是:一文不值。因為我們都是愛他們的。

可是就在“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樣的呼喊下,將孩子們逼上了絕望的深淵。

似乎我們都在用傳統的認知和固有的思維方式在“教育”孩子,給他們按照我們規劃好的“正確”路線出發,這真的沒有錯嗎?

十七八歲的孩子,正是人生中最精彩的時刻,卻落得鏡花水月般,實在讓人惋惜。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你有沒有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有“自殺”的想法?

回想下,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給予了太多的厚望,隨著孩子的長大,希望也在不斷的放大。

語文滿分了,希望數學英語也要滿分,只為了不偏科;考了班級第一,要是能考全校第一就更好了,也正是因為這被無限放大的希望,一直承擔在孩子身上,最終壓垮了孩子。

沒有突然而生的自殺欲,孩子的世界裡,明明有那麼多的玩伴,那麼多的零食,那麼簡單的滿足感。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社會,沒有人願意被社會淘汰,成不了的就是“沒出息”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性格轉變是突如其來的,家長們往往會強制性干預讓他不要去做什麼事情,於是,孩子開始賭氣加上青春期的叛逆暴躁,很容易就衝動行事。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社會上關於這類事件的還有一類聲音:全是指責,批評,冷言冷語。

這點就承受不了,以後上了社會呢?


死就死了吧,活著也是沒有責任和擔當的人。


......

我們不知道這個孩子到底承擔了多少的心理壓力,也不知道在他的生活中有怎樣的遭遇,疼痛沒有發生在你身上,你又怎能知道到底有多難受。

我們不該去批評去指責,因為每個人其實都應該是被愛的,可能只是方式不對。

寫到這裡,不禁感悟:讓孩子自己走吧,家長不是萬能的,也不可能陪孩子走一生。孩子看似脆弱的心理,其實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辭和引導決定的。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完美的父母,更何況你也是第一次當父母。

我們能做的,是在孩子錯誤的時候,教他認識錯誤並改正,做孩子最堅強的後盾。無論何時都應該告訴孩子:

“我愛你,與你的成績無關”


“我愛你,與你有無出息無關”


“我愛你,與你結不結婚無關”……

網課的第34天,14歲男孩自殺,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