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員工辭職20天了,投了很多簡歷,基本沒啥讓去面試的。感覺好焦慮,應該怎麼辦?

(1)辭職20天,離HR能夠接受職場“空檔期”在30天的“保鮮期”已很近了,劃定一個期限,給自己“加碼”壓力;

(2)到處投簡歷,說明求職者是匆忙辭職或是沒有提前規劃下選擇離職的,並沒有採取“騎驢找馬”的穩定策略,而是以“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維去行事;

(3)投了很多簡歷,相信“很多”的背後量詞至少在20—30封簡歷以上,但是沒有一家面試通知,說明求職者在面試“敲門磚”簡歷這塊,是“門外漢”,是一個“不及格”的人;

(4)求職者很“焦慮”,說明求職者在離職以後,在經濟方面,並沒有充足的後勤保障,急於找到一份工作。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以上四點是從求職者的一句話中挖掘出的“信息點”,因為看不到這些“信息點”,也就看不透求職者這個人的現狀,不明白一個人的現狀,給他提供的建議和對策,很可能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乾著急沒辦法。

無論如何分析,求職者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在較短時間,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焦慮的背後,就是感覺離這個目標太遠,看不到腳下的路,望不到明天的光。那麼,求職者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

一、職場“空檔期”:劃定60天的“超長期限”

對於離職後,有“空檔期”的求職者,HR能夠接受的期限長度是這樣的:

(1)“空檔期”<30天:在HR的眼裡,還處於職場“保鮮期”,各項業務技能以及適應職場環境的節奏和能力,基本都還保持著,HR沒有太多顧慮。

(2)30天<“空檔期”<60天:HR看到這類“空檔期”的求職者,一般會多少考慮一番,綜合評判是否錄用的條件,對求職者而言,估計可能會在期望薪資上對其進行壓價。

(3)“空檔期”>60天:如果求職者沒有過硬的業務技能和較強的綜合素質,HR輕易是不會考慮的,因為“風險成本”太大。

一方面,擔心求職者長期沒在職場,一時勝任不了現在的工作,還需公司花錢培訓,成本代價有點大;另一方面,擔心求職者有離職的可能,畢竟跳槽者在HR的眼裡,往往很難有好的印象。

所以,求職者要給自己劃定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60天,在此期間,一定要找到新的工作,否則,“空檔期”越長,越不利於求職者找工作!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二、製作“顏值簡歷”:敲開面試的門

簡歷已進入2.0時代,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求職者的簡歷,再也不能是“老掉牙”的自我介紹和“流水賬”的記錄,這類簡歷給HR提供不了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在激烈競爭的今天,求職者的簡歷要想能夠抓住HR的眼前,就一定是“顏值簡歷”,否則,HR會在首輪就將你的簡歷給淘汰掉。

何為“顏值簡歷”?顏值簡歷,就是在內容上持續打造“曝光點”,讓HR始終在“關鍵詞”的引領下,抓取到求職者的有用信息,能夠挖掘出其中的價值閃光點。

如何製作“顏值簡歷”?(1)宏觀層面來講,“顏值簡歷”就是“關鍵詞”簡歷,“經驗”簡歷和“規劃”簡歷。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 “關鍵詞”簡歷,是顏值簡歷的特徵,因為HR篩選一份簡歷的時間就是15秒,所以與HR進行“時間賽跑”的意識一定要強,只有通過關鍵詞的形式將求職者的價值信息貫穿起來,才有可能讓HR有繼續瀏覽下去的想法。
  • “經驗”簡歷,是顏值簡歷的關鍵內容,HR判斷求職者是不是符合招聘條件,主要就是看求職者的職場經驗能否與招聘崗位相對接,是否在同一頻道。
  • “規劃”簡歷,是顏值簡歷的拔高點,HR最理想的招錄者就是一個對自己職場發展有清晰發展計劃,能夠和招聘企業的發展前景相勾連,有職業理想的求職者。

(2)具體層面來講,“顏值簡歷”就是要將求職者的所有閃光點給展現出來,契合招聘崗位的條件和要求,相互摻雜。

比如,招聘崗位上明確寫著,“能夠拓展市場,擴大銷售業績”,簡單的一句話,背後承載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求職者看到招聘啟事的這句話,就應該在簡歷中對自己的這個

“拓展能力”和“銷售能力”進行說明!具體來講,就是要羅列出自己的“銷售業績”和“市場份額”,再以能夠證明這個兩個能力的“典型案例”予以佐證,從而能夠給HR一種信任感。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三、紓解心緒:“騎驢找馬”和“後勤保障”

求職者首先要在心態上進行調整,讓自己擺脫一種感性焦慮:沒有目標企業和崗位的前提下,就選擇了辭職,走得本來就是一條“應急路線”,不是“備胎方案”!

員工選擇辭職,通常都會以“穩妥”為主,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選擇“騎驢找馬”的方式去尋找下一份工作,儘管這種方式有很多不便利之處,但是對求職者來講,比較穩妥,留有後路,不至於讓自己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2)沒有為可能出現的職場“空檔期”準備好後勤保障,主要就是經濟保障,因為這是支撐求職者能否按照預定的心理目標來尋找心儀工作的底線。

既然求職者在辭職以前,似乎就沒有考慮過這兩個問題,那麼出現投遞諸多簡歷卻沒有一個面試通知、20天還沒有找到新工作的情況,就在情理之中。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面對以上兩個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要理順前後關係,如果求職者能夠在經濟保障上給予自己相對充足的時間,那麼以往堅持的工作標準,依舊要堅持到底,因為能否找到心儀的工作,直接影響著工作後的心情狀態。

其次,如果經濟保障難以解決,求職者就要降低自己的工作要求,暫時找到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然後再按照“騎驢找馬”的方式,算是回到原點,進行再次就業。

結語

職場員工,選擇離職、辭職、跳槽時,一定要記住以下“三步驟”:

(1)“騎驢找馬”,如果你沒有過人之處的業務技能,就要選擇相對比較穩妥的方式,在保有固定收入的前提下,再尋找新的職位。

(2)在求職的前端口做好準備,即在“簡歷”和“面試”上用功。簡歷是求職者入圍面試的敲門磚,面試是求職者能夠獲得心儀職位的決定性環節,如果不懂得“顏值簡歷”,不瞭解面試流程和技巧,再就業的路上,無疑就多了一個“攔路虎”。

(3)給自己的職場“空檔期”劃定一個30天的“保鮮期”和60天的求職底線,這兩個階段性的期限目標,是求職者尋找新職位的動力。

辭職後投了30封簡歷,沒一個面試機會!學會3招,成功入圍面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