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四大落地難點 蘇州探索建設新型“智慧社區”

近日,位於蘇州市吳江區的吳越錦源花園小區悄然上線了一套“智慧”系統,引起了業界的關注。該系統在小區服務中實現了多種“智慧”功能:人體溫度自動測量、人體健康狀況自動監測、與公安系統聯動報警、專享泊車位智能管理、地下車庫車位準確導航、業主停車位對外(訪客)收費共享、老人小孩出入小區自動提醒……據瞭解,這是“智慧社區”項目落地蘇州的一個案例。該案例實現了多種功能突破,代表著業界最前沿的嘗試,其中的聯動安全防護系統更是蘇州首次、江蘇較早批次落地社區的應用。


破解四大落地難點 蘇州探索建設新型“智慧社區”


作為一種全新的社區管理理念,“智慧社區”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它通過利用各種智能技術和方式,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居民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護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多年來,從國家到地方都在大力倡導“智慧社區”建設,併為此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引導和支持的文件,但真正落地、發揮作用的案例並不多。多數所謂的“智慧社區”只是一些“局部功能智能化”,比如人臉識別、車牌號識別等,離“智慧”還很遙遠。

破解四大落地難點 蘇州探索建設新型“智慧社區”

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博士羅恆,長期專注於建築工程相關的電子信息技術的開發。他是“智慧社區”項目團隊的負責人,該團隊主要由蘇州科技大學江蘇省建築智慧節能重點實驗室以及蘇州市移動網絡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的學術骨幹組成。最近,他們正在日以繼夜地完成相關設施集成系統的強化測試。

羅恆指出,“智慧社區”遲遲難以落地,主要與以下四個難點有關:一是智慧技術更新快、投資額度大,因此“智慧社區”交付後由“誰投資”是個很大的問題;二是現在的智慧技術種類很多,但實用性、便利性仍有不足,業主不能很好地體驗到“智慧社區”帶來的便捷;三是施工團隊良莠不齊,若前期施工人員沒有做好擴展,導致後續施工人員將原來的系統推翻,或者重新基建,會造成很大的浪費,甚至引起小區業主的反感;四是後續的維護工作比較複雜,由於多家公司施工,可能會導致責任推諉,使得有些系統功能無法實現,甚至形同虛設。

破解四大落地難點 蘇州探索建設新型“智慧社區”

為克服上述難點,在吳越錦源花園小區落地的“智慧社區”系統,實現了多種新功能的順暢、穩定應用,而這些功能都不需要人工介入,做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無差錯”。“在以前的物業管理中採用了不少科技系統,但是多套系統相互隔離。現在的這個系統是集成式的,全部功能都可以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小區開發商相關負責人表示。

長期關注社區治理的蘇州市人大代表周國忠表示,雖然“智慧社區”系統有著強大而複雜的功能,但其手機應用界面卻非常方便好用,其中還有完備的分級授權設置,有利於保護業主的隱私,提升小區服務管理質量。他指出,在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下,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開發商正在推進類似的智慧系統和智慧社區的建設,這些都是有益的嘗試。“技術進步的同時,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同意見。所以,應當給予充分肯定或鼓勵,允許討論,才能促進智慧社區的健康發展。”周國忠說。(鄒玉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