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那是在你眼里,在孩子眼里你"唠叨、催命"

"上学要迟到了!你能不能快点了,全家都等你一个"

,相信这句话,不少父母都说过,现在的父母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所以一般早上都送完孩子上学之后再去上班。

为了保证上学的上班的都不迟到,所以难免会在家里催促孩子。可是在你眼中是善意的提醒,对于孩子来说确实父母的唠叨和催命。

孩子

就比如上个周末,我们准备的带孩子参加亲子运动会,开幕式8点开始,可是7点45分了,小女儿还是不紧不慢的在穿鞋。

于是我的语气就有所改变,从刚开始的温柔提醒到现在的严厉催促。由于言辞过于激烈,女儿差点因为我的催促而情绪失控。

可是看到女儿可爱的小脸,我又不忍心再次责怪她。

等到了现场之后,女儿才悄悄的问我:"妈妈你看我的鞋带漂亮吗?我专门换了一个彩色的鞋带,这样你就能在人群里一眼看到我了。"

听到女儿这么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那会这是在专注的系鞋带,为了能让我在人群里看到她,而我却误会她故意磨蹭时间,想到这里心里觉得很愧疚。

孩子

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在父母的催促下不仅没有加快脚步,反而越做越慢呢?其实也分以下这几个不同的原因。

首先,这与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对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孩子的专注力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2 岁宝宝的专注力大约会在7分钟,3 岁的孩子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14分钟。所以,在面对家长的催促时,孩子可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之中。

孩子

其次,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的年纪越大叛逆心理越强。有时候父母在催促的时候可能语气或言语上对孩子有所刺激,那么孩子就会想:你越希望我做好,我就偏不做好。所以才会出现跟父母对着干、甚至顶撞父母的现象。

最后,孩子养成拖延的习惯。上文我们提到有些孩子当面对父母的唠叨、催促时,会表现出非常不耐烦一面。

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习惯了父母的提醒,而因此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如果父母不说,自己就不做

孩子

其实,曾经就有记者在学校门口对学生做过一部分调查,在对100名学生进行采访中,只有40%的孩子能够自己的独立起床、洗漱、吃饭等。

剩下的60%的孩子都需要家长不同的催促。有些孩子也表示虽然自己对于父母的催促很厌烦,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监督,自己可能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由此,当我们知道孩子拖延的原因和他们的内心想法之后,家长就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些改变。

孩子

第一步,停止自己的唠叨和催促。

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母亲就像一个准时的闹钟一样。如果到了吃饭上学的时间,妈妈就会催促,那么在孩子的心里就会认为在催促之前,就不用做什么,催促之后才开始行动。

所以当父母做出第一步的改变时,可能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孩子可能因为没有人催促和唠叨,行为发生倒退。

比如没有时间观念,不知道起床的时间,或者不清楚自己该干些什么。只有停止唠叨和催促才能引发孩子的自我思考。

孩子

第二步,明确责任意识,坚持放手。

父母停止唠叨和催促的时,所产生的结果一定是孩子上学迟到或者手忙脚乱。这时候父母要有所坚持。

当孩子发现上学迟到,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就会对早晨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同时家长要明确孩子的责任意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负责。如果依旧对于孩子的事情过多干预,孩子的责任意识还是不能更好的培养。

第三步,用行为去引导孩子

当孩子发现自己完不成作业,上学迟到等事情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之后,自己就会做出改变。

孩子

当家长发现孩子对此有所反思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用行为去引导孩子。

比如告诉孩子,如果想更快的完成作业,一定要专心致志,可以先写比较难的题目。想要上学不迟到就自己制定闹钟等。

把责任意识巩固好,同时加上合理的引导方式,孩子就能明确,哪些事情需要自己负责。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包揽孩子的一切生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责任意识,不仅能更好的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能让自己轻松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