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当今时代是一个工业时代。而在古代,中国作为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是无可附加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士农工商这一传统的社会阶层划分,农民仅次于士大夫阶层。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而这种阶级划分早在春秋时期就由管仲已开始在社会推广,四民按各自的阶层在不同的地区聚居,被称为“四民分业”。这种在先秦时代出现的专业化商品经济模式自两汉以来都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形态并被奉为指导原则。

古时各阶层如何面对失业

但是在管仲“四民分业”之初并没有优劣贵贱之分,其将“士农”与“工商”并列,共同视为“国之民石”。而古人对“工商”的态度有着多次戏剧性的转变——在殷商时期人们似乎是乐于经营或是从事商业、手工制造业等,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其会被称之为商代的一个原因。

但是周代时,统治者对于商王朝覆灭的反思时认为商的覆灭时民众热衷从事工商而荒废了农业导致了民心浮躁使得国基不稳——在此基础上周代统治者开始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因此在周代工商业者的地位十分低贱,常与处于奴隶地位的臣妾(即男女奴隶)并列。

而后的历史中多个朝代延续了周的做法,对工商业进行打压,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汉朝——在西汉初时百废待兴,统治者要保证基础的生产力,就不会允许工商业者在中间所进行的投机倒把活动,急于恢复国力的汉帝国于此也无力管理,只能一刀切来打压工商业者。

况且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有着明显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底层民众也不需要过多的其他商品。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在我国古代工商业者地位低下且极易破产抑或是失业。在破产后古时的工商业者大都只能被迫依附于某个地主成为佃农而维持其生计。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相比于工商业者,小农阶级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古时政府对于农业阶级的失业待遇也不会比工商业者好到哪儿去。同时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政府反而会对小农阶级进行剥削——在古时的小农阶级。

不仅仅需要缴纳大量的苛捐杂税,还要服徭役,例如政府皇陵、城池、运河等、军事大型工程就需要以“徭役”的方式来征召大量的百姓来进行,而失业了的小农阶级则是政府征召的重点对象。由此可见在古时统治者对于小农阶级的看法不过只是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因此失业保险什么的就谈不上了。

但是中国古时小农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具有极其强悍的稳定性,只要没有太大的天灾人祸就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无田可耕、无地可犁”的现象。不过小农经济的弱点在于其脆弱性,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剧烈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农民破产,而后依附于地主成为佃农。由此可见在古时小农阶层面对失业并不能比工商业者好多少,在失业后也只能依靠地主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相比于后面三个阶层,在中国古时的士大夫阶层要好太多了。古时的人们在科举制下形成了稍有学问就必然会去考取功名——因此早在《论语·子张》中就提到了“学而优则仕”的观点,这种思想在后来逐渐被视为最正派的一个做法。

而士大夫,即国家的官员们的情况莫过于统治者的贬职或被同僚弹劾或惹怒了皇帝而被发配边疆。但是相比于农工商阶层也要好太多了,毕竟即便是最悲惨的发配边疆在农工商阶层看来也是换了一个地方吃饭而已。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前文多次强调: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政权几乎都以农立国。农业都是政府的统治基石,因此土地兼并几乎是各朝政府的一个大敌,同时土地兼并也是中国小农经济的天敌——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决定了小农阶层很少会从事农业以外的其他事业。

但是与自给自足相生相伴的,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得小农阶层无法承担任何的天灾人祸,可能仅仅因为今年的降水量的多少就会导致一大批小农阶层破产,各个地主又会乘机进行土地兼并。

命脉在于此,统治者不可能不管这种吸国家的血以扩大自己利益的行为,因此古时社会政策多数倾向于农民,即各朝统治者在某些时期都有很多关于降税的政策。如《汉书·惠帝纪》中记载到惠帝元年“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同时在《史记·孝文本纪》中还记载到景帝元年“除田半租”的相关政策。可见各朝统治者对小农阶层的重视。尽管对小农的政策多少是统治者统治天下的一种手段,

在其中也可以看出在对小农阶级的管理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防止了他们在失业后所产生各种影响。

作为统治基石,各朝各代都会出台各种政策以防止小农阶层集体破产而失业从而形成国家的负担,轻则国家动乱,重则国破家亡。

因此,面对下层的群众在失业时对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产生的威胁,各朝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来保证自身统治的稳固,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的的封建经济社会,所谓如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明君实际上也只是为稳固自己的统治而说的话。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因为在古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人力就是生产力,有充足的人力就会有充足的生产力,从而可以保证国家的不断发展,也能巩固统治者的统治。

各朝统治者对失业者有哪些措施

如前文所说,小农经济的重大缺点在于其脆弱性,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是极其脆弱的,一旦出现立即会导致大面积的农民失去土地破产而失业。

而历朝统治者在各种赈灾政策中对小农阶层的处理方式,大都会以减免赋税的方式来扶持小农阶层度过危机,这种统治者通过减免小农赋税的手段来维持国家经济的平稳也可以看作是政府对农民的一种保障。因此在历史上我们经常能发现大量关于减免赋税的记载。

同时,面对严重的灾情时,减免赋税已经无法有效保障小农们的生存时,统治者也会直接筹备物资以防止流民的大规模集结和流窜。但是如果都到这种有大规模流民即将集结的情况了,那么这时的土地兼并现象也极其严峻,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而破产,失业的群众是导致国家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为了帮助这些失业群众,统治者往往会采用招募的方式来使群众再就业,而这些被招募的流民一般都会被派去大兴水利等工程,这种既赈济了灾民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的方法被称之为“工赈“且被各朝统治者所沿用。

相较于现在在面临各种灾难时,我们的政府会动用包括军队在内的各种力量前往救援,古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军队甚至统治者会前往受灾地区,在汉武帝时期也出现过武帝亲临黄河畔沉白马玉璧以祭祀黄河的场面。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他令群臣从官自将军皆背负木材修建提坝,司马迁也在其中背木料,司马迁后来也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件事。不过也可以从中看出统治阶级的救济对于农民阶级最多也只能是保证了性命罢了,对于其他的救济统治者是绝不会提供的。

但是相较于其他朝代,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宋朝了,在宋朝除了以上的做法还会将大量难民直接编入厢军给口饭吃,短期看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因为这种制度可以在将大量的流民收编,以防止在社会中无所事事而造成社会动荡,而且这么做也扩大了宋朝军队的数量。

在宋朝这个战乱频频的朝代有充足的兵员补给。但是其缺点也足够的明显:最直接的就是导致了宋朝冗官冗员的现象出现,使得宋朝的每年的花销无比庞大,因为宋朝的军费支出就占了政府开支的一半以上,而到了南宋甚至高达70-80%。

而这个制度也间接导致了宋朝军队战力低下——大量的无业游民以及社会上的各种闲杂人士被编入军队,久而久之使得军队军纪涣散并滋生腐败,导致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成了各个朝代中的一个笑话。

事实上,宋初时由于缺乏战马,宋军有训练有素的步兵,重步兵也成为了宋军前线的主力,著名的铁浮图实际上就是参照宋军重步兵所改造而来的。但是到后期将大量的游民编入军队后宋军的战力开始不断下滑,造成了后期面对辽国已经无力作战的时候还闹出了数千军队被十多名辽军散骑击溃的笑话。

而在宋金联合灭辽的时候,面对羸弱的宋军,金国也不免产生趁势敲诈一笔的想法,而这也是导致北宋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

赈灾、工赈、入军,古人失业怎么办,古代皇帝为何要如此宠失业者?

在最后我们意识到,古人的各种失业保险中最直接有效的能享受到的只有士大夫阶层。而相对于士大夫阶层,农民或者说小农阶层仅仅只是统治者的生产工具而已,那些所谓的赈灾不过是防止流民们聚集造成社会的动荡而威胁其统治罢了,说直接点就是统治阶级不想因为这些人聚众造反而已。

因此在在统治者眼里,对于小农阶层的救济无疑会增加大量不必要的开支。而在之后的工商业者,在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中,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这整个阶层所谓的失业保险更是无稽之谈。

参考文献:

《礼记》

《劝农札子》

《韩非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