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我們不少家長身邊都會有這樣一個孩子:

看會兒電視,又跑去玩會兒玩具;

上一秒堆著積木,下一秒又塗起了“鴨”;

就像一個“忙碌”的人兒,又像一個“花心”的人兒,

讓他專注去做一件事情上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等去上幼兒園了,老師的“投訴”也接踵而來:

孩子太好動了,坐沒5分鐘就想離開座位;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會看看這個,一會玩玩那個。

這些場景,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看似很平常的場景,都在無聲詮釋著一個問題:孩子的專注力不好。

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何為專注力?

一般來說,專注力是指能夠專心並持續性地進行一種活動,能自主忽略外界的干擾的一種能力。

古人云:“專注者,能成大事也。”

一個專注力優秀的人,做事情立馬進入狀態,學習能力也會更加高效,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學生,明明是花同樣的時間去學習,但得到的成績卻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孩子的專注力越早提升,效果就越好。

專注力好的益處相信很多家長都有所瞭解,那麼如何去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以下這四種方法值得一試:

一、家長採用“輔助型”陪伴方式,無聲勝有聲

很多家長都越來越注重親子教育,平時都會抽時間去陪伴自家孩子玩玩具、看繪本,請你先檢討一下,自己是否有以下類似行為:

  • 孩子正在堆積木,看起來不像按照說明書的樣子在堆,而是玩出了“並列效果”,於是這個時候你出聲了:寶寶,你堆錯了,媽媽來教你;
  • 孩子正在看繪本,這個時候你打斷他:寶寶,來喝點水,不然口渴了;
  • 孩子在玩滑滑車很開心,這個時候你來一句:寶寶真棒,做得很好喲。

在這些場景中,家長都把自己放在了一個主導位置上,也就是所謂“控場”,一味地認為孩子該幹嘛,這樣就容易毀掉孩子的專注力。

其實,在孩子沉浸地做一件事情之時,你的一句關心話語都會直接打斷他的專注力,這對孩子的專注力是有害無利的。

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Chen Yu 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

他運用眼動追蹤技術,給40組參加實驗的寶寶(12月齡左右)和父母帶上眼球追蹤器,從而根據得到的數據來分析專注力,實驗目的就在於探究家長對寶寶的專注力的影響。

結果顯示:寶寶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寶寶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

實驗中,寶寶本來自己玩得很好,但有些家長為了參與進去或者是為了拉進親子關係,而出聲打斷寶寶,結果寶寶們也沒有Get到爸媽的點,他們被打斷後的第一時間也沒有直接聚焦在父母的行為上,而是看向天花板或者父母的身體部位。

而且,被父母打斷後,很多寶寶的專注力難以再繼續回到玩具上了。

可見,孩子的專注力是一件持續性的行為,專注力就好比是一列多廂火車,被突如其來的打斷,可能就等著截斷了它其中一節車廂,那火車自然就不完整了。

其次,孩子的專注力分配也是有限的,如果他沉浸於手頭上的玩具,是很難再有精力去關注其他事物的,當外界出聲打斷他時,那瞬間孩子的表情甚至有些迷茫,一下子反應不過來,所以這就不利於他的專注力持續運行了。

因而,陪伴孩子時,不管是學習還是玩玩具,陪伴的方式很關鍵。

所以,建議在陪伴過程中,把主導權給到孩子,家長為輔。

比如在玩玩具的過程中,讓孩子自主探索,家長觀察並耐心等待。等孩子自己玩下不去並主動開口需要提供幫助時,家長再出聲幫忙是更加合適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家長的注意力也在這個玩具上,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哦,因為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並肩作戰之感。所以,孩子在專心地玩玩具時,也請你放下手機,把注意力給到孩子和玩具上,這種無聲更勝有聲的陪伴。

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二、鼓勵孩子堅持學習一門才藝

大部分孩子天生帶來的專注力都差不多,那為什麼成長過程中就會拉開明顯差距呢?所以提升孩子專注力,還需後天培養,比如給孩子選購合適的玩具,或者鼓勵孩子堅持學一門才藝。

有些家長希望自家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往往形成一種現象:樣樣都懂一點,要做到優秀就難了。還不如讓孩子從小去學一門他喜歡的才藝,併為之堅持,這也是一種有效提升專注力的方法呢。

從歷史中拿出一個簡單案例——原始人類的生活簡單質樸,沒有如今複雜的經濟貿易,他們的日常就是以狩獵為生。在狩獵過程中不僅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更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然不僅抓不到獵物,還有可能被抓,成為獵物口中的美食。

原始人每天狩獵,等於“重複練習“”一件事情,除了能讓他們的四肢更加協調以外,也是有效地訓練了專注力。

那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可以學琴、圍棋、畫畫等等,除了可以掌握一門才藝以外,還可以通過日復一日地練習,去提升他們的專注力。

專注力的提升,就是一個在不斷摸索、研究、進步的過程。孩子在自己喜歡的才藝面前,自然會花時間去練習,去研究,專注的時間越長,那他們的專注力自然就更加出色了。

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三、幫助孩子科學安排時間

到了學齡階段的孩子與家長,總是有一種“忙碌”感,催著出門、趕著回家,這樣的時間安排是沒有計劃的。

不少孩子在生活中都有一心二用或者多用的情況,比如:

  • 出門前愛磨蹭的,喜歡賴床、穿衣拖拉,等來不及了才慌忙整理書包、邊吃早餐邊出門;
  • 做作業時思緒太亂,寫著語文作業,大腦卻開始擔心最近數學的考試、英語要背單詞等等,年級越高、科目越多,做作業前還得想半天,先做哪樣好;

孩子做事情沒有規劃,時間安排不合理,專注力自然難以提升,因此家長可以去觀察一下自家孩子注意力的特點,然後幫助他合理去規劃他的時間,這樣從小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對專注力也是很有益處的。

孩子從小便可以養成安排時間的習慣,比如給他備個小鬧鐘,睡覺前玩玩具時間定為30分鐘,時間一到就提醒寶寶該做下一件事情了:睡覺。

一開始,建議家長培養孩子一起制定每日計劃表,讓孩子意識到一天內自己要做哪些事情,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等等,這樣也能讓孩子心中有數,久而久之做事也會更加有規劃,專注的效率也會更加好。

頭疼!孩子專注力不好,提升專注力四種方法建議收藏

四、讓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

教育專家達格瑪.微德說:“喜愛閱讀的人捧起書會不由自主地讀下去,運用假設,在閱讀中修正或證實我們的假設。”

經常閱讀的人會發現,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時間是過得很快的,被書中內容所吸引,甚至能達到一種忘我境界。那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也可以延長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的時間,從而促進他的專注力。

一般來說,孩子3歲開始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

建議家長每天可以抽出30分鐘的時間,找個溫馨、靜謐的環境,挑上一本孩子喜歡的繪本、插畫,聲情並茂地帶孩子進入故事的王國,久而久之,孩子受影響也更容易愛上閱讀了。

從繪本過渡到文字居多的童話故事,再到短篇、長篇文學,隨著閱讀書籍的字數不斷增多,需要孩子提供興趣以及更好的專注力方可完成。

幼小時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無形中也是在提升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持續思考的專注時間更長久。

最後,也真心提醒各位家長,與其抱怨孩子為何多動、貪玩,還不如先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