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像科學家那樣思考

艾利·高德拉特博士的扛鼎之作《目標》以小說的形式講述TOC制約法在生產管理方面的應用。主人公是一名即將面臨工廠關閉的廠長——羅哥,不僅遇到了事業瓶頸,還遭遇了婚姻的危機,人生也即將陷入低谷,而物理學家鍾納以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引導他深入思考,並以常識性的管理方式成功化解了工廠危機,甚至創造了新的事業高峰,這就是TOC法則的影響力。

《目標》:像科學家那樣思考

正如作者所言,這是一本講科學與教育的書籍。高德拉特博士的寫作目的是授人以漁。

1目標是什麼?

鍾納問羅哥的第一個問題:“目標是什麼?”

沒有目標就好像開車飛馳在高速公路上,沒有目的地,踩好油門一路向前,不知道該往何處。要讓努力變得有意義,我們得有目標。

羅哥最終給出答覆:工廠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掙錢。

2指標與目標的關係

日常事務雜亂無章,如何才能把控目標?傳統的衡量指標是:淨利潤、投資回報率、現金流。這三者都很重要,然而他們無法實時監控,還得有專人統計,而且,數據真的不會說謊嗎?

對此,鍾納提出了三個衡量指標,這套體系可以讓羅哥將工廠日常所見所聞對號入座,簡而言之:羅哥每天看到工廠的表現就能猜到工廠是越來越掙錢還是徒有其表。

我們其實是因為兩個不同的原因而需要這些指標。第一個原因是控制——瞭解公司朝著賺錢的目標,達到了什麼程度。第二個原因可能還更重要,衡量指標應該要引導組織的各個部分,達到整個組織的最大效益。

“這套衡量指標一方面能充分表現出賺錢這個目標,另一方面也能讓你從中開發出工廠的基本營運規則。”他說,“這套方法共有三個衡量指標,就是有效產出(Throughput)、庫存(Inventory)和營運費用(Operating Expense)。”

有效產出就是整個系統通過銷售而獲得金錢的速度。

庫存,也就是整個系統投資在採購上的金錢,而採購的是我們打算賣出去的東西。

營運費用,就是系統為了把庫存轉化為有效產出而花的錢。

工廠每項事物都包含在這三個衡量指標。要達到賺錢的目標,羅哥要做的是增加有效產出,降低運營費用和庫存。

鍾納還提出兩個現象。

“因為每個工廠都並存著兩個現象。一個現象就是所謂的‘依存關係(Dependent Events)。你知道我說的依存關係是什麼意思嗎?我的意思就是,一個工序或一串工序必須完成後,另一個工序才能開始,後面的工序依賴前面的工序。

“另外一個叫‘統計波動’,每個生產線上都有好幾個工序組成,而每道工序都在一定的範圍內有所波動,環環相扣,就會導致整個生產線的效率以倍數下降。

3瓶頸與非瓶頸

工廠的生產過程是環環相連的過程,但是影響生產速度的關鍵是最慢的工序。

比如做蛋糕的流程,烤箱只有一臺,無論我們有多充裕的材料,多嫻熟的蛋糕師傅,產品出爐的時間受烤箱制約最大,而這個烤箱就會成為瓶頸。

相對而言,其他產品加工和包裝過程可以視為非瓶頸。

要提高生產力,就要想辦法發揮瓶頸的潛能。

第一,採取重要緊急的排列順序,先做最重要最緊急的訂單。

第二,尋找烤箱的替代品。

4持續改善的流程

步驟一:找出系統的瓶頸。

(畢竟我們當初辨認出熱處理鍋爐和NCX一10是工廠的瓶頸,並不是太困難。)

步驟二:決定如何挖盡瓶頸的潛能。

(這部分很有趣。例如,機器不應該在午餐時間休息等。)

步驟三:其他的一切遷就上述決定。

確定每件事都能遷就制約因素的節奏。如紅色和綠色標籤等。)

步驟四:給瓶頸鬆綁。

(把舊機器找回來,恢復不那麼“有效”的舊生產線。)

步驟五:警告!!!!假如步驟四打破了原有的制約因素,那麼,就回到步驟一,千萬不要讓惰性引發系統的制約因素。

(史黛西下令累積成品庫存,是因為她想確定瓶頸的產能不會被浪費掉。)

過去我以為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會產生惰性,現在我發現惰性不到一個月就出現了。

一旦緊急訂單處理完畢就要將先後順序撤掉,正常生產,不要為了以後更輕鬆而大量製造庫存,庫存是負債,不是資產。

《目標》:像科學家那樣思考

5清晰地思考

(1)管理技巧存在於科學方法中

“鍾納是一個物理學家。我簡直不敢相信,象牙塔中的科學家居然會懂得那麼多生產線上的細節。這其中一定有什麼奧秘。”奧秘也許就藏在一個假設:以一個基本關係為基礎:如果……那麼……”

“物理學界研究一個主題的時候,和工商界的做法大不相同。他們不是一開始就收集一大堆資料,相反的,他們從幾乎是隨意選擇的一些現象、有關生命的新發現著手,然後提出假設。這是最有趣的部分。

(2)蘇格拉底式的提問

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的著名指導方法是:只問問題,不提供答案,要學生自己思考、摸索、假設,以行動印證,最後找出答案來。

事實上,並不是只問問題這麼簡單。不信你聽羅哥的心聲。

“我直覺曉得他不只對要問的問題胸有成竹,他甚至對於我會提出什麼問題都瞭然於心。所以,蘇格拉底的方法一定不只是問問題而已。”

鍾納與羅哥兩人對企業管理有不同看法,鍾納運用的就是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羅哥思考,不給答案,在探索式學習的道路上受益無窮,在本書結尾羅哥下決心做自己的鐘納。

(3)回答三個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求的是最根本的事情,但同時我們要求的幾乎是整個世界。”

我們要的其實就是能回答下面三個問題的能力——‘應該改變哪些事情?’‘要朝什麼方向改變?’‘要如何改變?

根本上,我們要的是經理人最基本的幾項能力。

(4)敢於挑戰基本假設

常識管理的難處在於它過於簡單以至於人們不敢輕易使用。

鍾納引導羅哥開發出來的答案一—解決方案,本質是什麼呢?

“這些解決方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都很符合一般常識,也直接呼應我過去所學到的一切。假如不是因為我們必須苦思冥想,才能找到解決方案,我們會有足夠的勇氣實施這些方案嗎?很可能不會。

假如不是源自我們在辛苦掙扎中所獲得的信念,也就是在過程中發展出來的對問題的責任感,我不認為我們會大膽地實施這些方案。”

高德拉特博士鼓勵所有人像科學家那樣思考,沒有絕對真理,也沒有不可推翻的假設。

《目標》:像科學家那樣思考

只要我們敢於面對生活和事業的種種矛盾,我們要做的是多問問自己這樣的句式:“如果…那麼…”。當假設一次又一次被驗證成立時,我們解決問題的邏輯就深入腦海。運用這些簡單如常識的原則去管理我們的人生,世界都會因此而變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