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關駝鈴
這句話的全部是“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
漢宣帝,劉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8年1月10日在位),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漢宣帝對太子說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教訓他“柔仁好儒”。
漢宣帝之所以這麼說是有道理的,他說的是漢家有漢家的道理,既“王”和”霸“兼用。
那漢宣帝為什麼覺得“柔仁好儒”不能成為治國之道呢?
柔仁好儒是說白了就是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而儒家推崇的是仁義禮智信,也就是一個人要內外兼修,靠一個人德行治理國家。
但是用這樣一個標準來要求一個國家無數的老百姓,這幾乎不可能。
儒家學說的發展跟周禮有著很深的淵源,那周王朝用周禮統治的幾百年,為什麼在秦漢就不行了呢?
究其原因,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在商周時期,生產力低下,老百姓從事的是簡單的農耕生活,生產工具簡單,產生的社會效益低,可分配的利益同樣也就少了。
而隨著社會發展,生產力水平發展,除農耕外,有了新的經濟活動,產生的經濟效益越高,可分配的利益也多了,這些利益大多流向上層的統治階級,他們之間經過分配,誰不想多分的呢?
這也是為什麼周用周禮統治諸多的諸侯王,前期能和平安穩,後面你爭我搶戰爭越來越激烈。
這也是儒家的思想一直不被待見的原因,孔子不就因為自己的學說不被重視,到處遊學,躲禍嗎。
“王”和”霸“的出自
《孟子·公孫丑上》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孟子認為,霸道是一種憑藉實力的強權政治,王道是一種以道德為基礎的仁政。
但是秦朝的推崇霸道,抑制王道,暴政統治下的國家很快滅亡了。
漢朝自建國之初,總結前人的經驗,知道想要國家的長治久安,只靠強權是走不遠的,所以就形成了用仁政鞏固強權的政治理念。
對雄才偉略,治國有道的漢宣帝來說,這才是符合他們大漢王朝的思想潮流,這才是他們大漢王朝的強國之道。
酒釀歷史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句話出自《漢書-元帝紀》,是漢宣帝為了教訓太子“柔仁好儒”之百弊說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漢家有自家的制度,歷來就是“王”、“霸”兼用,禮法並重的,怎麼可以只用德教呢?
而這次爭論的起因是因為錯殺裡達成楊惲、蓋寬饒,太子認為漢宣帝“持刑太深”。而漢代“霸王道雜之”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霸道”是法家思想,而法家與道家又關係密切,在漢初時,就以黃老“無為”的思想治國。但是在漢武帝的時候,為了適合當時形勢的需要,接受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但是漢武帝還是非常重視以法家思想治國。
一方面繼承了法家激進的改革思想,另一反面,漢武帝還增訂法律,繼承先秦法家的“法不阿貴”,嚴厲執法的精神,任用酷吏,以嚴峻的刑法治國。漢武帝還將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糅雜結合起來加以運用,選用既懂法家思想又通儒術的士人當官,並且將嚴刑與赦免共同使用,達到恩威並重的效果。所以後來的漢宣帝吧這種“霸王道雜之”當成了漢家應該一直堅持下去的治國思想。
漢宣帝很好的繼承了漢武帝傳下去的這種治國思想,但是他不允許“純任德教”取代“霸王道雜之”的制度。儒家認為:“西周以德治、仁義、王道治國,制定政策符合民眾的利益與願望,民眾心悅誠服,上下融洽,長治久安,;而秦朝以法令刑罰、霸道治國,民眾怨叛,短命而亡。”但是要搞清楚的是,國家出現之時就不能沒有法令刑罰,而賈誼、董仲舒提倡的也是治國應當以德教為主,以刑罰為輔的思想。
而太子所說的確實“純任德教”,意思就是一種純粹以德治與道德教化的治國理念,完全反對刑法治國,這是違背常理的幼稚幻想。
西域鷹眼
漢宣帝對太子劉奭所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說的是:用儒家的仁政禮教之說佈於外,而以法家的刑名法術之學藏於內,實行外示儒術內行法典的國家治理方案。對於霸道和王道,孟子曾說:“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霸道是以法治國,崇尚的是權術和勢力,霸道的政治理念和方法,就是以刑法懲奸罰惡,維護社會治安。王道是以德治國,崇尚仁義和禮制。王道的政治思想和措施,就是以道德禮義教化民眾,以道德維持社會秩序。
劉詢對太子說的話,是爭對太子劉奭認為宣帝治國“重用刑法”,建議父皇“宜用儒生”,宣帝聽後,怒形於色,從而發現太子性格懦弱,偏好儒生,不善用人,擔憂劉奭不能繼承重任,將會敗壞漢室,宣帝有意更換太子,但又不願背棄自己己故的患難之妻、劉奭的生母許皇后,所以一面嘆息“亂我家者必太子也”,一面還是把帝位傳給了劉奭,果然,知子莫若父,也不出宣帝所料,在元帝劉奭統治時期,西漢王朝開始了走下坡路。
宣帝臨終之際,託付三名大臣輔佐朝政,一是外戚史高,另外兩位是元帝的師傅肖望之和周堪。可元帝即位不久,就寵信出身於世代書香門第的宦官石顯,石顯是一個飽覽宦海沉浮和官場事故的鑽營老手,他口蜜腹劍,頭腦狡黠,內心歹毒,利用心計和元帝的寵信,拉幫結派引起了朝廷奸佞勢力與正直勢力的明爭暗鬥,又靠施展陰謀詭計,結果使得兩位顧命大臣及恩師,一個(肖望之)服毒自盡,一個(周堪)氣憤而終。正直派失敗後,石顯開始專權把持朝政,以致朝綱不振,吏治敗壞,貪官暴斂,酷吏橫行,導致地方治安混亂,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而且,元帝皇權旁落,中央集權受到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豪強大地主兼併土地之風日益盛行,統治階級日趨腐朽沒落,又由於漢元帝過於放縱外戚、宦官,最終導致西漢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