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帶敵意的堅決”,這是拒絕孩子最好的方式

拒絕孩子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不帶敵意的堅決”,這是拒絕孩子最好的方式


樓下開了一家玩具店,今天路過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情景:

一個小孩經過玩具店,看到琳琅滿目的玩具被吸引,要拉著媽媽走進去購買。剛開始媽媽還是比較平和地拒絕了,可孩子不幹,扭糖花般地扯著媽媽的手不斷地央求,媽媽開始有點生氣了,說:買什麼買,你前幾天剛買了玩具。你買的玩具沒玩幾天就扔到一邊了,買那麼多玩具幹嘛!

孩子這時開始哭鬧,還對媽媽拳打腳踢。媽媽估計被打得生氣了,一巴掌打了過去, 一路罵罵咧咧把孩子連拉帶拽地帶走了。

我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然而事情很簡單,不過是媽媽拒絕給孩子買玩具罷了。媽媽有充分的理由和立場可以拒絕,然而她的方法錯了,導致了事件升級,變成了人身攻擊和身心傷害。

“不帶敵意的堅決”,這是拒絕孩子最好的方式


我也看到過教科書式的拒絕。

還是這家玩具店。我路過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正吵著要買一瓶泡泡。媽媽對她說,不行,你上次買的泡泡我們還沒吹完呢。

“可是我就想要一個新的泡泡。這個泡泡是小豬佩奇圖案的。”小女孩堅決想要。

媽媽蹲下身來,雙手扶著她的臂膀,耐心地說“你是喜歡那個小豬佩奇的圖案是嗎?我們家很多小豬佩奇的東西呀。而且,泡泡主要就是用來吹的,水用完後我們瓶子要扔掉的。”

“不行,我就是要嘛。”小女孩不依不饒,一直堅持著。

媽媽這時用更加堅決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想要,但是我不能給你買,因為我們家有泡泡了。這樣吧,我們進去看看,但是隻能看一會兒,然後我們就回家,好嗎?”

女孩這時有點猶豫,但沒有鬆口。媽媽捕捉到了她的猶豫,抱住了她說:“讓媽媽抱抱,給你一會兒你仔細想想好嗎?”

大概過了三四秒,女孩情緒穩定了,她說;“好吧。我們進去看看吧。但是要看很久哦。”她露出了笑容。

媽媽也微笑地說:“好的。”

我看得也不禁跟著微笑。這真是拒絕的一個典範做法呀。首先,她沒有因為孩子有點無理的要求生氣,其次,她拒絕的時候溫和卻很堅定,沒有謾罵和動手。再來,她懂得用擁抱緩解小孩激烈的情緒,讓孩子的激烈情緒有了下坡路,順勢下坡。這些,都是很好的拒絕方式。

“不帶敵意的堅決”,這是拒絕孩子最好的方式

那麼要如何拒絕孩子的要求?心理學家胡科特說過一句影響廣泛的話,那就是“不帶敵意的堅決”。

什麼是不帶敵意的堅決?就是溫和但是堅定,讓孩子明確你的拒絕,卻又不謾罵、粗暴、無視等等。具體要如何做呢?

父母內心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並長期堅持

養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需要照顧好孩子的身體,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也需要一個長期、清晰的規劃。

比如需要孩子學會尊重長輩,收拾房間等等,那麼父母心中就必須有這方面清楚的原則和底線,比如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這是原則,那麼當孩子不想遵守這些原則的時候,就要學會說不。說不併不是要父母堅決地和孩子對抗,而是用堅定卻溫和的態度讓孩子明白原則的東西必須遵守,底線不能觸碰。

規矩一旦制定,就要一以貫之地堅持,不要今天這樣明天那樣,視心情而定。習慣的養成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明確了原則和底線,並長期堅持一段時間,形成習慣,小孩偶爾違背原則,提出要求,家長拒絕起來順理成章,孩子不太會牴觸。

要尊重孩子內心的需求,適當滿足

規矩雖然是必須遵守的,但規矩也不是死的,不能時時刻刻只講規矩,必須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給予適當的滿足。

比如按規矩小孩長大了應該自己分房而睡,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想和你一起睡,你要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可以,就同意他的要求,而不是一味地拒絕。

大部分父母不希望孩子亂買玩具,可是有一款他心心念唸的玩具他看了很久,終於向父母提出購買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在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下給予滿足,因為過度的求而不得會成執念,有害孩子的身心發展。

所以,不是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都要拒絕,而應該看看孩子真正想要什麼。

讓孩子明確我只是拒絕你,並不是拒絕愛你

這一點非常重要。孩子很多時候並不能明白大人的想法,他們會覺得父母多次拒絕他就是不愛他了,或者,父母拒絕他的態度令他很受傷害。

一個我很喜歡的作者提到,他們家裡,父母一次次告訴孩子不管你做錯什麼事,我多麼嚴厲地批評你或者拒絕你,並不意味著我不愛你,而是我依然愛著你。她說他們經常提及這句話,所以到後來只要父母開個頭,孩子哪怕哭泣著都能接著說下半句話,明白父母態度堅決哪怕憤怒與嚴肅,都還是愛著他。

學會說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成人之間,需要技巧、時機甚至周旋等等,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卻是十分簡單,只需要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一份能讓他們感受到並知曉的愛,做到這樣,孩子便能夠懂得合理地提要求,不胡亂發火,不過分糾纏,理智地對待被拒。

不帶敵意的堅決不僅用於拒絕,也用於管教

不僅拒絕孩子時要不帶敵意的堅決,管教孩子時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從父母那裡獲得的傷害,不是因為父母說不,而是父母說不時的態度;也不是因為父母總是管教,而是管教時的態度。

多少孩子害怕與父母交流,因為父母會冷嘲熱諷。

想出去玩,父母說,你敢出去看看?出去了你就不要回來了。

做作業不迅速,父母說,這麼拖拖拉拉,看你能做成什麼事?

字字句句,面對的好像不是孩子,而是敵人,充滿敵意。這是一步步地把孩子推遠,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父母管教孩子時,可以堅決,然而態度十分重要,不要帶著敵意。那不是敵人,而是自己的孩子。(桐蔭委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