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自洪武五年定國公馮勝平定河西之地始建關,至嘉靖十八年修建肅州西長城和東長城止,歷時168年完成關城建制。

嘉峪關是明長城西端起點。自此,由山海關一路西來的萬里長城全線連貫,鎮朔古今。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以“天下第一雄關”譽滿中外。這裡是絲綢之路文化與長城文化的交匯點,是歷代兵家必爭的險關要塞,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河西走廊生產要素最富集、最活躍的地區,是河西走廊的交通樞紐。嘉峪關之所以被稱為是“天下第一雄關”,是由以下原因決定的。

歷史地位

從漢代開始設防,時稱“玉石障”;唐代建有“天門關”;五代到宋“玉門關”東移到此;明朝建成“嘉峪關”;清代至民國時期,嘉峪關一直為邊關重地,至今仍有極為重要的軍事地位。這裡不僅有當年絲綢古道穿越嘉峪關的主要通道,有反映遠古民間情形的精美巖畫,有長城遺址,還有魏晉時墓磚壁畫及絲綢之路建築遺址,有明長城最西端雄姿依舊的烽火臺“長城第一墩”。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戰略地位

明初明軍收復河西地後,其勢力西抵玉門,北至沙漠,最終卻選擇了以嘉峪關為勢力邊界,使得該地區成為明代西疆的最外沿防線。由於國力所限,明朝對於嘉峪關以西的地區難以投入更多精力經營,故“太祖定陝西、甘肅諸鎮,嘉峪關以西置不問”。僅在關西設置羈縻衛,屏蔽西陲,維持與西域的關係。所以嘉峪關是明王朝在西疆勢力真正意義上的分界點。

《甘肅通志》稱其為“諸夷入貢之要路,河西保障之喉襟”。自此嘉峪關戰事頻繁、防守任務日益複雜,戰略地位一再提升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軍事地位】

嘉峪關以西的關西七衛(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作為嘉峪關的緩衝屏障,初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但後來隨著土魯番的崛起,蒙古勢力和土魯番進逼,關西七衛被迫東遷,嘉峪關防線逐漸暴露

此外,由於該地民族關係複雜,防守壓力大,以至其防務為“九邊之最艱”。另一方面,肅州路嘉峪關防區東西狹長,地形獨特,造就了極長的邊防線。正所謂“四郡去河東,肅州獨遠,三面受敵;通呼吸於一線者,獨肅為危”。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肅州區三面受敵


肅州路只有東面和甘州相接,西面土魯番的進逼,北面蒙古的侵襲,西南有“海虜”(遊牧在青海的蒙古部族)的騷擾,此外還有殘破的關西諸部東遷的壓力。較之其餘邊鎮主要防禦“虜”即蒙古部族的入侵,肅州路防區還要防禦回、番等諸多部族。在如此嚴峻的邊患之下,其戰略地位自然不容忽視。

【文化地位】

隨著長城的建築,戰事的平息,人民的安定,生產的發展,物資的豐富,

“交換”的需要就應運而生。原用於修築與守衛長城的“交通大道”,就自然成了互通有無的“交換”之道。絲綢之路即在甘肅境內由東向西逐漸形成與接通。同時,也在長城的屏護下發展。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傳統認為,長城文化是內向型文化,而絲路文化是外向性文化兩種文化的結合使嘉峪關的地位更加厚重。


嘉峪關為首的是一座外城西門上的關樓,城牆都由青磚包砌,上設瞭望孔、燈槽、射擊孔等防禦設施。正中凸出,闢門向西,門額上刻著“嘉峪關”三個大字,此乃嘉峪關之正門也即當時大明王朝最西邊之國門

嘉峪關為什麼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


關樓巍巍高聳,畫棟雕樑,飛簷如翼,威嚴如昨;登樓遠眺,但見天高雲淡、雪山隱隱、戈壁茫茫。面對廣闊無垠的戈壁和肅穆的祁連山,滄桑而凝重;靜心佇立,心中似乎迴響起那遠去的鼓角和戰馬的嘶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