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現在中國人好像總是不快樂,學生抱怨作業多,白領抱怨工作累,婦女抱怨家務忙,官員抱怨應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白巖松。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沒有信仰就容易把價值觀建立在一些外在事物上,甚至是相互比較上,仰望別人的成功,感覺自己的卑微;仰望別人的幸福,慨嘆自己的不幸。為什麼我們周圍的黑人、墨西哥人靠領救濟,甚至街頭要錢度日卻整天樂樂呵呵?為什麼這麼多華人有些人事事順意,卻仍然鬱鬱寡歡?說到底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出了問題。拋棄了信仰,又沒有建立起新的人生哲學,人生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駕馭快樂手段,導致很多人在幸福中選擇了不快樂。我們每個人的快樂、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看問題的觀念和態度。就像彌爾頓說的:意識本身可以把地獄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騰成地獄。”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當人們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更幸福時,快樂就要遠離我們了。中國人的一生似乎都用來攀比。孩子從小就被拿來和“別人家孩子”比較,比較成績、能力、拿的獎狀多還是少。等畢業出來工作,又被比較工作夠不夠好、薪水優不優厚。長期置於父母對自己的要求和比較之下,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習慣性地養成攀比的習慣,自然不快樂。別人有了自己沒有,於是要努力去擁有,擁有了如果能快樂固然好,最怕是擁有了之後發現別人又上了新的層次,從而又增煩惱。更別說有些東西是人窮盡一生都沒辦法擁有的。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中國人缺少生活的熱情與娛樂,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學生的生活是三點一線,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單調得似乎只有學習和書本。職場人的生活也是上班、吃飯和睡覺,寶貴的週末時光僅用來休息也不夠,而難得出去郊遊或娛樂。也許到了老年,才有大把的時間可以遊玩,卻是身體不爭氣,經不起四處出遊、大吃大喝了。為什麼富士康在短短的時間內會發生多起“跳樓”事件?因為人不是灰色的螞蟻,人生過分的單調和規律會使人失去快樂。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中國人被很多人期望著,從而不能堅持做自己。中國文化一向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責任總會或多或少地賦予到中國人的身上,形成他們的壓力。在重壓之下,他們忙得幾乎沒有時間去緩解這些壓力。一個人要成為父母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兒子的好爸爸、朋友的好夥伴、同事的好搭檔,唯獨不能成為想要的自己。自己總和自己打架,自然也很難真正的快樂。

為什麼有些人一生都在攀比

夢想還是要有的,若只是熱衷於眼前繁華的物質世界,那你只能疲於奔命於瑣碎的日常生活,一天天的跟這個比那個比,到頭來說不定什麼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