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撰文 管蘇清


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攝人心魄,在唐代詩壇他是一對一的高手。

獨釣江雪之人,其一生留詩140餘首,散文460多篇,留有《河東先生集》。但他的散文一亮相,更是技驚四座,一招一式,精彩紛呈,穩穩地戴上了"唐宋八大家"冠冕,在唐代與韓愈並重,後人尊稱為"韓柳"。

縱觀中國思想史、改革史、文學史,柳宗元留給世人的身姿,蒼茫江雪映照,孤獨,寂寞,還有不甘。看似世界平靜無語,不見風浪,吾自認:詩人內心卻盛滿了排山倒海的波瀾。


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歷史上河東柳家,名門望族,數百年耀眼。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母親名門之女,涵蓄文化底蘊,對他的啟蒙教育生動有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動盪,耳聞目睹,也親歷了中唐藩鎮割據的戰火。後隨父宦遊,直接接觸到社會,又增長了見識,胸漸長大志。書香門第,幼教垂青,天賦好,又用功,想不成神童都難,年僅13歲,便替高官上表,名聲遠播。

萬人海選,脫穎而出,他21歲中進士,直接授官,娶京兆尹之女為妻,就是首都長安市長的千金,儼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這一時期,柳宗元春風得意,意氣風發,31歲就被提拔為監察御史裡行。他與力主改革的帝師王叔文志趣相投,王也看重柳的才幹,將其擢拔為禮部員外郎,進入政治權力中心。

改革大刀闊斧,皇上放權,萬民擁戴,一幫熱血之人,似乎要將所有的弊政割除,他們削權罷黜,貶斥貪吏,整頓稅收,轟轟烈烈,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但形勢急轉直下,兩千多年王朝改革史又一次證明,讀書人致命的弊病又顯露了:政治敏感不足,抓不住軍權。滿朝文武皆受波及,宦官大權在握,掌控的禁軍兵權一絲一毫也撬不動……結果,反對派推選出太子,逼迫中風的順宗禪讓,太子上位,皇權施展,一紙詔書,這場被稱作“永貞革新”的改革, 曇花一現,僅僅維持了半年多,便風消雲散,主要人物非死即貶。柳宗元被貶湖南永州,同時被貶的劉禹錫去了常德,外貶的共8位,史稱唐史中有名的“八司馬事件”。吾觀此事件,之所以這麼快就失敗,關鍵是沒有掌握"槍桿子",軍隊指揮權完全被宦官控制,連順宗帝也無奈嘆息。


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政治打擊,柳宗元的人生方向急轉彎。妻子和母親辭世,又讓他在感情上痛切骨髓。到職後的柳宗元,在眾人眼裡就是個多餘之人,借住四面透風的龍興寺,32歲的而立之人,經歷著流放的崎嶇旅途……唐時被貶京官,一般都是被貶為司馬,沒有實權,是個只領俸祿的小官。作為閒官,柳宗元東遊西逛,飽覽山水,這也是古代文人一貫的情感宣洩的方式。於是,中國文學史上,就誕生了《永州八記》等名篇佳作。這也造就了劉禹錫,同期也寫出了名文《陋室銘》。

柳宗元遠貶,想不到亮化了永州。那些名不見經傳,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小山小水,在他的筆下都鮮活了起來,有了無與倫比的生命力。柳宗元也在這無名之地,尋覓到了生命怒放的另一個形態。愚溪、西山、小石潭,柳宗元穿行其間,用如椽之筆,將眼前小景精雕細刻,以小見大,猶如沙裡淘金,提煉出一副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借山水之題,發胸中之氣,柳宗元人格有了不一樣的寫照。流放永州10年,柳宗元遊歷山水,結交當地士子和閒人,寫下《永州八記》、《捕蛇者說》等317篇詩文。


山水中國(41)|茫茫江雪獨釣人

瀟水漾漾,青山萬叢,柳宗元后任柳州刺史,離長安更遠了,他陷入了孤寂,四年後便辭世,年僅47歲。獨釣寒江雪的賢達之士,可能從來沒有想過:人生失意,波瀾翻騰,竟讓他成為歷史上的不朽人物;他寄情于山水的文字,猶如山澗清泉,流淌在中華文化的長河裡,找到了生命中另外一個自己。

人生的許多尋找,驚人相似,"不遇於時",時常騷擾。定力見人,不在千山萬水,而在咫尺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