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我已经很多次的看到这个说法了,虽然具体说法有些出入,但大多数的文章中记载的都是“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原本很无厘头的一句顺口溜,居然众多烹饪爱好者把它当成这个世界的真理。但凡有人提出异议,就摆出一副“你懂个啥”的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了。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其实以前我也和一些偏执者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最终我都会被骂声淹没。为何这个说法存疑,来源存疑,口味更存疑的所谓俗语,却被他们奉为金科玉律呢?当我表示怀疑时,人家随口来了一句“你算老几?敢怀疑老厨师的说法?”或者“我也不知道谁说的,但就是有这说法,你去百度呀…”,我也就灰溜溜的败下阵来。


而在我看来,实际上所谓的“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这个说法,无非是代表了一些地方的口味罢了,就好像月亮绕着地球转是真理,但如果你说地球或者太阳是宇宙的中心那就是纯粹的扯淡了。这个说法或许在当地成立,但如果放眼全国,那就变得一点道理都没有了。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第一,猪不椒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猪不椒(还有猪不姜的说法,这个就更不值得一驳,让人笑掉大牙)这个说法可以说是广为流传了。有的人信誓旦旦说猪不能放花椒,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当我问他这个老祖宗是谁时,他又甩给我一句:“你去百度呀。”问题是我百度不到啊,亲!


实际上,古今的菜谱中拿花椒搭配猪肉的太多了!随便一举就是一大堆例子。虽然早期的花椒多用来清洁空气,定情和祭祀使用;但从魏晋开始,花椒就已经广泛用于调味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花椒烹饪猪肉的记录,比如最常见的五味脯,就是用五种味道的调料:蜜,花椒、生姜、橘皮和豉汁来炖烂猪肉,冷却后切成薄片蘸醋而食。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魏晋南北朝时炖猪肉是少不了花椒的

除此之外还有缹豚法:

(猪肉)于铜铛中缹之。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恣意饱食。

猪肉放入铜锅中,加葱,豆豉,盐,姜,花椒一层层交替铺好,下锅加水慢炖,肉呈琥珀色时即可畅快的吃了。《齐民要术》中猪肉加花椒的吃法举不胜举,那么,贾思勰是不是你的祖宗呢?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易牙遗意》中的千里脯有点像现在的皮冻

到了元明时朝,以花椒搭配猪肉的菜就更多了。比如《易牙遗意》的千里脯就是如此。简单的说就是把猪肉和盐,浓酒,淡醋,花椒,茴香先腌一晚上,然后用大小火交替熬炖直到汤干即可。除此之外,本书中还记载了名菜臊子蛤蜊。具体做法是把猪肉先切成小块,加些酒煮到半熟,放入酱油,花椒,砂仁,葱白,盐,醋,再下绿豆水淀粉,调浓汤汁浇在煮好的蛤蜊上即可。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所谓“汆汤肉”就是花椒水汆丸子汤

到了张澜之的《瞥惰园集》中,更是认为花椒和猪肉搭配是妙中之绝。其中的汆汤肉,香金肉,白麒肉脯等菜肴,主料皆为猪肉,而花椒都是重要的配料。这其中的汆汤肉最具代表性,说白了就是先用花椒熬出花椒水,然后下入肉丸煮熟,加盐调味即可。所以,从古至今,花椒和猪肉就算不是绝佳CP,也算是很平常的搭配了,这些都是在古籍中可以查到的,怎么到了现代反倒变成“猪不椒”了呢?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只代表你口味的一句话,你偏要把它当真理,那四川的麻辣香肠是不是不能吃了?唐山京西八大碗中的花椒肉还不能吃了呢?


羊不料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盐池滩羊

羊不料这个说法也广为流传,我曾经在内蒙就听牧民大哥说过,但我不认为他是错的。为什么呢?优质产羊区的优质羊种,比如新疆的巴什拜羊,塔里木小山羊,宁夏的滩羊,内蒙的乌珠穆沁羊,炖的时候别说放大料了,放任何香料都是糟蹋东西。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所以真正的优质羊肉只需要清水和一把盐,烧出来鲜香四溢,好吃到吞舌头。但是在内地,当地出产的羊肉不放香料能吃吗?羊种的不同决定烹饪方法的不同,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单县羊肉汤里就有大料,东北,天津和安徽很多地方羊肉汤里都有大料,陕西的水盆羊肉里也有大料。我不没见哪个人到人家餐馆里去掀桌子,指着老板鼻子骂说他是糟蹋羊肉的吧?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江浙各地皆有的红烧羊肉

大料本身气味儿比较厚重,特别提肉香,如果碰上品质不好的羊肉时放点大料有什么稀奇?而且羊肉的做法也不光是炖汤,江南一带的红烧羊肉,新疆的红焖羊肉,哪个里面没有大料?八角,桂皮,香叶,草果,丁香,红烧羊肉哪一样是少得了的?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羊肉滋补汤

至于说大料和羊肉犯冲,那就更是无稽之谈。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记载的羊肉做法中大多都有茴香(大料古称茴香,不是现在的小茴香)。《饮膳正要》这本书可是偏重于药膳性质,给皇帝贵族调养身体的。如果大料和羊肉犯冲,这帮子锦衣玉食的哪个饶得了他?


牛不韭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回族的牛肉韭菜馄饨

说实话,我都不稀罕驳它。说这话的首先不会是回族,其次也不会是两广潮汕人。为什么呢?牛肉韭菜馅的包子,饺子,馄饨,对回民来说不是很常见的美食吗?有什么好稀奇的?谁告诉你牛肉不能碰韭菜的?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潮汕等地的牛肉汤,牛杂汤里基本都要放点韭菜提香。而韭菜炒牛肉,韭黄炒牛肉更是常见的家常小菜。怎么现在你一句话人家就不能吃了?从口味上解释不通后,网上很多人就认为牛肉和韭菜都属于发物,同吃会激发疾病,而且还有可能出现过敏。你可以问问你身边的潮汕人和回民有没有这回事?是不是潮汕人和回族天天顶着一脸红疙瘩?


牛肉和韭菜的结合比你想象的要早得多。周朝的宫廷厨师把牛肉制成醢,也就是发酵的肉酱。周天子在吃的时候都要调入韭菜末或者荠菜蒩(酸菜)的。其后牛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很少用于食用。到了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牛肉的菜谱才大量的出现,这其中不少都用到韭菜。还是那句话,《饮膳正要》是一部食疗书。敢让皇帝犯病和过敏,他忽思慧属猫的吗?有九条命可以随便霍霍?


鱼不蒜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粤菜名称蒜香蒸鱼腩*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先不说什么,千万不要让“鱼不蒜”这句“真理”让老广听到的话,怎么了?蒜香蒸鱼腩不让吃了吗?然后江浙渔民也会不高兴,怎么啦?蒜子烧大黄鱼不能吃了吗?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看看里面有多少蒜

这还不算,苏锡常地区烧黄鳝的时候一定要放大量的蒜,烧出来蒜面面的,香香的,比黄鳝都好吃,黄鳝算不算鱼呢?而且在江浙一些地方就算炖鱼汤的时候也会放蒜,你是在说鱼米之乡的人不会吃鱼吗?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川菜中的酸菜鱼和水煮鱼,东北的垮炖杂鱼哪个里面没有蒜。我想了想,估计是辽菜传出来的鱼不蒜这个说法吧,因为我在大连吃的炖鱼里还真就没见过蒜。其实从全国范围来看,无论海鱼还是淡水鱼,放蒜不放蒜都只是代表了当地的饮食习惯,根本就没有什么代表性,为什么要把它当真理呢?


写在最后


我可以站到这里肯定的说:这句俗话绝对不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它的成型不过也就百来年。因为直到清代的食谱中也一样没有这种猪不椒一类的限制。而且我查遍资料,都无法确定它出自何书,到底是哪里说的?谁说的?什么时候说的?无人知道。但反复的洗脑让偏执的人只愿意相信这是真理,他们往往会甩一句:就是老厨师说的,你算老几?呵呵,我差不多30年的餐饮经验,师傅师叔都是大师傅,从来没听过这种说法,你说的是哪个老厨师?能让我认识一下吗?


所以这个老厨师是谁,根本就不重要。所谓偏执,就是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罢了,虚构一个出来又何妨?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最初的水煮牛肉可不是这样

现在的餐饮早已经是一日千里了,不信你可以回头看一下三四十年前的餐饮录像。同样一道菜,当时到现在起码更新换代了几次了。我就曾经见过一个日本电视台九十年代初拍摄的水煮牛肉,做出来就是粘哒哒的一大碗浆糊,芡浓的像鼻涕,放到现在一定会被客人掀桌子。可在当时,却是一位川菜的特级大师做出来的,大家也吃的不亦乐乎。


你能说川菜大师没水平吗?不能吧,只是因为餐饮发展了啊。既然餐饮在飞速进步,那你还在偏执的认为“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就是真理,还有什么意义呢?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醒醒吧,大清早就亡了。

我是澜馋食记,爱美食爱生活,熟知中外家常小菜,厨房秘籍。为人耿直,只说干货,杜绝忽悠。喜欢美食文化和厨房家常美食,每日(屁)更新深度吃文,关注我!从我这里学到的可以让你成为餐桌上当仁不让的焦点。

“猪不椒,羊不料,牛不韭,鱼不蒜”,真的就是不容反驳的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