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有这样一位被称为“天才”

的少女,她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却从9岁时开始参加高考,10岁时以325分的成绩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

她,就是张易文。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当年她走出考场的时候,曾经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也引发了媒体传播的热潮,一时间,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她的消息。

很多家长看到后,难免会拿她跟自己的孩子比,会训斥自己的孩子:“看看人家,这么小的年纪就参加高考了。再看看你,平时学习要大人督促不说,成绩还这么差。”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天才少女的成长经历

张易文能够以这么小的年纪参加高考,全赖于她父亲的一手操办。

张易文的父亲自称是北大博士,对教育有自己的一套看法。

他不想让女儿接受传统的义务教育,觉得那是浪费时间

看过媒体对他的采访,在他被问到“女儿10岁上大学是好事还是坏事”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好事!因为省了8年的抚养费,又能早八年挣钱。低收入家庭像这样培养孩子,就能减轻负担,还能读得起博士。”

张父的话听上去确实很诱人,可事实真会是这样吗?

张易文从4岁起就没有再去学校读书,而是在父亲开办的“私塾”里学习,接受父亲为她设计的

“速成教育”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到9岁时,父亲认为她已经能够接受高考的检验,就给她报了名。

但是在第一次高考中,张易文成绩还不到200分,连专科学校的录取线都达不到。

张父却不肯放弃,继续鼓励女儿参加高考。

10岁时张易文总算是被录取了,但也是非常勉强的,分数并不理想,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天才少女横空出世,一举获得了名牌大学的破格录取

速成教育是神话,不是现实

不可否认的是,张易文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她父亲对她的培养方式,却让人不敢苟同。

1.“取巧式教育”没有实际价值。

教育是循序渐进、细水长流的过程,容不得走捷径、投机取巧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曾经提出过一条“一万小时定律”,是说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不是因为他们的天资多么超人一等,而是他们愿意专注于某个领域

付出持久不懈的努力

这种努力要达到什么程度?经格拉德威尔的研究,给出的结论是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苦练,才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这还只是针对一个领域进行的练习,而高考考查的是多个领域的综合知识,想要用几年时间“速成”显然是不可能的,张易文的两次高考成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速成的结果是孩子可能学到了一些做题窍门、解题要诀,却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应用,这样的学习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这样的速成培养出的“天才”也只是“做题天才”,遇到实际问题就会一筹莫展。

2.“功利性教育”会浪费孩子的天才。

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天才”“神童”宣传,我却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伤仲永》的故事。

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天资聪颖,5岁就能写诗,而且颇有文采。

他的父亲在欣喜之余,却没有好好培养他,而是拉着他到处拜访乡人,以此

博取名声

因为缺乏系统的培养和教育,方仲永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普通人,再也做不出好诗了。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这样的结果实在让人惋惜,而现实中像方仲永这样的例子又不知道有多少。

孩子即使天资过人,也需要接受科学的教育。父母急于求成,无异于拔苗助长,最终只能是害了孩子。

3.“跳跃式教育”损害孩子身心健康。

张父给女儿设计了一条青云之路,不但要让她10岁上大学,还要让她在3年后就能报考研究生20岁就能拿到博士学位,这样的“跳跃式教育”的速度实在让人咋舌。

可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如此“跳跃速成”带来的危害却不小:

一个10岁的孩子,尚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却被父母送进了大学,她该如何适应校园生活,如何打饭、打开水、洗衣、整理内务?这一点让人颇为担忧。

我还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张译文参加军训的照片。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照片中的她矮小、羸弱,站在一众高大的同学之中,看上去是那么格格不入。

试问才10岁的她,如何和接近成年的同学们搞好关系,融入交际圈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最终孩子难免

被人孤立

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其实更应该和同龄人在一起,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能够和朋友交流心声、排遣寂寞

可现在却被父母亲手推进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


跳级已out,看看10岁考上大学的她,这样的“速成教育”你想学吗


正是因为这样,当我看到“小大学生”的故事后,会感到一股由衷的悲哀。

这个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童年快乐和自由被父母剥夺,人生中将会留下许多无法弥补的“空洞”

而他的父母望女成凤,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却过于急功近利,其做法实在不值得推广。

我是【亲子育儿堂】,一个热爱读书、学习的老爸,长期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

敬请关注我,获取更多实用的育儿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