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长征途中,娄山关战役胜利之后,伟人借景写情,挥毫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句。

在生活中,我们想要取得成功,想要把梦想变为现实,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外,还必须坚守绝不轻易放弃的信念。尤其是在逆境或者绝境当中,轻言放弃的人会感叹命运不济,会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坚持到底的人,则会抓住每一分机遇,直到取得成功。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翻一翻近代史就会发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太多怀着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为人民奋斗。即便是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在他们眼里苦难只不过是奋斗途中的一块块垫脚石,他们坚信越是困难,距离成功也就越近。

而开国名将王扶之曾在抗美援朝时期,就经历了这么一件富有传奇色彩的逃生经历,据说“救命恩人”还是两只苍蝇。

那么,为什么两只苍蝇会成为王扶之的救命恩人呢?

这其实要从王扶之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次陷入绝境的经历来说了。

一、绝境逃生

1952年夏末秋初之际,王扶之担任39军115师代师长职务。在王扶之的指挥下,我军攻破了敌人占据的某高地。敌人为夺取阵地,将大批弹药倾泻在志愿军的阵地上。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8月2日,王扶之正在山洞里的指挥所同参谋陈志茂、作战科长苏盛轼研究作战计划。同时,指挥所里还有志愿军总部派来深入采访的《人民日报》记者刘鸣等人。就在此时,敌人的炮弹落在了山洞上方,轰的一声,山洞立刻坍塌了。而王扶之与刘鸣等人则被掩埋在了漆黑的山洞中,随军采访的记者刘鸣等人当场牺牲。

王扶之只觉得被一股巨力袭击,眼前一黑便失去了知觉。等他醒过来的时候,四周看不到一点亮光,一条腿也被巨石压着动弹不得。随后他开始大声呼喊其他人,但除了陈志茂和苏盛轼两人还有声音外,其他人已经没有丝毫回应了。

花费几个小时之后,王扶之终于从巨石下脱身,并急忙帮陈志茂和苏盛轼脱身。此时,指挥所中所有能找到的电话机都无法使用,几人通过敲打脸盆发出声响的方式传达求救信号亦是未果。刚从死亡中脱身的三人又面临着死亡的危机,他们知道过不了多久,没有食物和水的话,他们就无法坚持下去了。

王扶之和其他两位同志面对死亡时,并没有多大的恐惧感。只是可惜自己等人的牺牲太过憋屈,不够壮烈。与此同时,不仅志愿军总部传达了要想尽办法救援的命令,39军军长吴信泉也一直催促要想尽办法快速救人。

第二日,大家尽管已经觉得王扶之等人生还几率极小,但依然没有放弃救援行动。志愿军总部传达命令,即便是王扶之等同志牺牲,也要将遗体找到,并且送回祖国入土。在随后的救援过程中,工兵连副连长突然从坍塌的缝隙中看到飞出来两只苍蝇。这对于大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苍蝇能活,说明里面还有空气,这样的话王扶之等人也就有可能还活着。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距离王扶之等人被掩埋之后的第38个小时后,在他即将山穷水尽之际,救援队成功将王扶之、陈志茂以及苏盛轼救了出来,而记者刘鸣和其他几人牺牲。获救之后,受伤的王扶之三人被送回国内治疗。

王扶之获救之后得知此事,便感叹若是没有洞中飞出的两只苍蝇,他早就牺牲了。从此之后,王扶之将人人讨厌的苍蝇视作“救命恩人”,终生都不进行加害。

从王扶之经历过的这一件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极为坚守承诺,信念也极为坚定。在我看来,王扶之能够获救,其实除了被“苍蝇”所救之外,还跟他在洞中以伤躯坚持38个小时不放弃的信念有关。如果没有那么强烈的信念,如果没有绝境中的坚持,或许他早就撑不下去了。

由此可见,在逆境和绝境中,永不放弃的信念有多重要。那么,王扶之如此强烈的信念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要从王扶之在抗美援朝之前,早年从军的经历来进行探讨了。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二、早年经历

王扶之出生于1923年,是陕西延安人。他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便去世了,此后由父亲带着他,生活非常穷困不堪。为生计所迫,王扶之在父亲的安排下,给地主家当过放羊娃,也给一些富农打工,给别人开荒种地。

王扶之从小就胆子很大,八、九岁的时候就敢只身一人在野兽出没的地方干活。也就是在这个年纪,他父亲安排他上了三个月的私塾,认识了一些字。

十二岁的时候,王扶之加入了红二十六军的“少共营”,成为了一名小红军。此后,王扶之南征北战,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从测绘兵到通讯参谋,从通讯参谋又到作战参谋。王扶之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一生经历无数艰难险阻也从未放弃过。

从王扶之早年经历中可以看出,王扶之小小年纪就加入红军上了战场,也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能够在面对危机,面临绝境时能够临危不乱,能够比常人多坚守“一会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坚守,才让王扶之能在抗美援朝的绝境中,坚持到成功获救。

那么,从战场上获救的王扶之,是返回国内了吗?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事实上,获救之后的王扶之等人先被送往了总部进行初步治疗,后来被送回国内进一步救治。

三、回国之后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王扶之这位战场英豪先后被任命为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衔被提升到少将级别。1968年,王扶之被调往总参谋部担任作战部部长一职。

在随后那几年风云突变的时代,王扶之被调离总参,前往山西担任省委书记。在山西王扶之一干就是五年,还担任过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80年之后,王扶之赴乌鲁木齐担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位。之后,他还担任了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扶之一生经历波澜壮阔,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曾荣获过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等等荣誉。这些荣誉勋章真正承载了王扶之一生的辉煌凝聚。

结语:

真正置身于人生的绝境之中,失败者会饱受煎熬,放弃心中的念想,带着痛苦的心情接受命运赐予的失败。而成功者,则会发自内心深处,直面突如其来的人生绝境,把它当作人生中必定要跨过的垫脚石。

开国少将被埋地下,2只苍蝇成为救命恩人,决定终生不打苍蝇

一旦跨过那些命运设下的阻隔,成功者的思想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使得他们能够迸发出惊人的光彩,继而能够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