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貨幣結構的變化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貨幣結構的變化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小編:記得關注哦

來源:幣諸葛

在不久的將來,傳統的金融可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是第一步。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貨幣結構的變化

比特幣(BTC)的推出曾經是小眾市場的熱情,但在短短几年內,由區塊鏈技術提供支持的數字貨幣已迅速成熟。 現在市場高度多樣化。 例如,經過審計的穩定幣,以及去年由富國銀行(Wells Fargo)和摩根大通(JP Morgan)推出的固定用途數字現金項目,與每天波動高達10%的加密貨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是,從邊緣向主流過渡的最終標誌也許是中央銀行現在接受該技術的方式。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目前正在由世界各地的許多中央銀行進行積極的試點項目(見我們最近的報告)。中國人民銀行已經啟動了自己的“數字人民幣”項目,瑞典央行瑞典央行宣佈了一種名為“e-krona”的零售貨幣的數字版本試點。

此外,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目前都在探索這項技術。與此同時,被稱為“央行的中央銀行”的國際清算銀行(BIS)一直在詳細討論CBDC問題,最近預測,在當前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受汙染的賬單可能會成為各國央行交付數字現金替代支付的催化劑。

否則,作為經濟體制核心的央行,為何對具有如此激進和革命性根源的技術如此感興趣呢?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一直在應對來自私營部門的挑戰,比如Facebook的天秤座。然而,CBDC也有可能為一般用途提供大量好處,這使它們本身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具體而言,中央銀行的動機包括:

  • 提供現金替代方案。
  • 促進金融普惠。
  • 增加鑄幣稅利潤(貨幣面值與其生產和流通成本之間的差額)。
  • 實施貨幣政策。
  • 將支付與身份掛鉤。
  • 使數字經濟的支付現代化。

最近的模型令人感興趣的是,在私營部門的支持下,許多人採用了協作方法。 例如,英格蘭銀行一直在研究所謂的“平臺模型”,在該模型中,銀行是唯一允許創建或銷燬令牌的實體,同時使支付接口提供商可以與最終用戶進行交互。

該建議賦予PIP保持對客戶支票瞭解的責任,同時為他們提供在核心支付之上提供額外服務以區別自身的自由。

其他人則走得更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研究人員最近發明了“合成cbdc”一詞來描述一種模型,在這種模型中,非中央銀行實體,如商業銀行,可以發行由中央銀行準備金支持的穩定債券。

最終,我們可能會看到CBDC在零售領域的各種用途和許多不同的實現。這些措施對從公司財務部門到向公眾開放的支付網絡等廣泛的機構都有重要的好處。

我們已經目睹了當前不斷髮展的零售CBDC模型與以前的帶有批發CBDC的項目之間的迅速模糊的區別。 我們已經瞭解到CBDC在批發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它的應用可以使我們瞭解到很多零售CBDC的前景。 例如: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Authority)的Ubin項目告訴我們,基於區塊鏈的cbdc支持更高效的複雜支付流程,包括分散的流動性儲蓄機制。
  • 加拿大銀行(BankofCanada)和加拿大證券交易所的Jasper項目告訴我們,基於區塊鏈的cbdc會帶來運營上的改進--比如24/7接入支付系統和T+0結算--比現有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更有效。
  • 泰國銀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的Inthanon項目告訴我們,基於區塊鏈的cbdc允許建立一個跨境走廊;它促成了外匯價格發現;併為原子pvp提供了便利。

區塊鏈技術對於支持這些支付資產的令牌化至關重要,它允許對等交易和分佈式託管。此外,塊鏈技術支持原子事務,這意味著任何交付與支付或PvP場景都可以實時發生,而不存在事務的一個分支在另一個分支之前執行的風險。

區塊鏈技術還為更安全的支付系統設置了體系結構,其中沒有集中式故障點,也沒有黑客攻擊的蜜罐。最後,它允許連接到具有全球完整性的日益令牌化的金融生態系統。

展望未來,我們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一種全新的貨幣架構,在許多方面,這將是對貨幣性質的重大改變,就像信用卡的發明一樣。這種架構是由區塊鏈技術作為一個記錄系統來實現的,並且依賴於中央銀行的努力為這些新資產提供強有力的治理框架。

廣泛接觸CBDC將是各國央行履行其提供現代支付解決方案的任務的關鍵。此外,它還將促進公眾、公司和金融業之間的互聯互通,目前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在與非支付相關的領域進行並行創新。中央銀行有一個巨大的機會來協調和提供購買力進入這個生態系統。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貨幣結構的變化

內容來源:Cointelegraph,由幣諸葛團隊翻譯整理,英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文轉載請聯繫,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