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引子

中國動漫起步較早,早在清朝末期就已經出現漫畫文本,1927年萬氏兄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動畫,中國動畫曾經輝煌過,起步就站在世界前列,而在80年代之後,大量外國動畫大舉進入中國,動漫產業市場越來越大,但國產動漫卻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要探究其本質,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就是選材,毫不誇張的說,題材選對了,那麼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中國文化歷史向來悠久,但我國的文化工作者始終不能全面發掘,明明有著豐厚的題材,卻總感嘆題材不夠豐富。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而在隔壁的日本,卻在動漫中大肆使用中國傳統文學,從神話傳說,民俗演義到經典文學,幾乎樣樣都拿來借鑑,有的是直接拿成品改編,有的則是選取一定的元素,融合上日本的文化精神,將之改造成自己的“特產”。

日本動畫獨樹一幟,為何卻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我們從動漫畫展史,中日文化異同和對待本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不妨來一探究竟。

日本動漫取材中國傳統名著概況

日本人對中國傳統名著的改編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藤信郎的《孫悟空物語》,把孫悟空的形象帶到了日本動畫界,此後以中國傳統《西遊記》為原型的動漫,在日本也是層出不窮,其熱度至今仍未消散。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1926年,日本著名漫畫家手冢治虫創造了《我的孫悟空》,手冢筆下的孫悟空不是我們熟悉的京劇臉譜,也不是尖嘴猴腮的樣子,而更像他筆下的阿童木一樣,是一個在成長中尋找自我的孩子,其它角色也有諸多顛覆,算是開啟了日本顛覆式改編的狂潮。

此後,由於樹下秦司指導的《白蛇傳》,首開日本彩色動畫之先河,一般認為《白蛇傳》是日本現代動畫的開端,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我們再熟悉不過,但是第一個將其搬到熒幕上的卻是日本人。

進入70年代以後,日本動漫產業開始成熟,大量漫畫創作者湧入,使用中國題材的漫畫數不勝數,較為出名的有橫山光輝的《三國志》,鳥山明的《龍珠》,諸星大二郎的《西遊妖猿傳》等。

日本動漫中的中國傳統題材類型

古典名著

我國經典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在日本均有被改編成動漫作品,其中被改編次數最多的要數《西遊記》了,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漫畫從上世紀開始,改編《西遊記》而爆紅的動漫作品,數量不下於50部。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其中《七龍珠》,《我的孫悟空》《最遊記》均是世界級的動漫作品,除此之外還有葵露夢的《猴王五九》,寺田克也的《大猿王》,酒井洋平的《東遊記》等作品,均是對中國傳統《西遊記》的再創造。

《三國演義》同樣是日本漫畫家的最愛的故事題材,例如橫山光輝的《三國志》,以日本小說家吉川英治的《三國志》為原型,創作了80卷的長篇漫畫,儘管漫畫中許多細節,都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故事了,但這依舊是一部優秀的漫畫作品。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此後改編自《三國演義》的作品,還有山原義人的《龍狼傳》,久保田乾太郎的《三國志》,池上遼一的《超三國志 霸》,甚至還有塩崎雄二的女版三國《一騎當千》,無一不透露著對中國名著的喜愛。

民間神話傳說

中國民間四大傳說,也是日本漫畫家喜愛的創作題材,《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也都被改編過動漫作品。

其中《白蛇傳》更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動畫作品,開啟了日本現在動畫的先河,其中作品在海內外上映時候,都獲得了高度評價,這部動畫業激發了許多青少年,紛紛投奔到動漫事業中,為日本動漫事業添磚加瓦。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是中國經典的神話故事了,在中國也是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日本漫畫家皇明月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因其細膩的畫風,和微妙微肖的人物,而被許多漫畫讀者所熟知。

民俗演義,小說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一類就是民俗演義和小說,其中《封神演義》被多次改編成漫畫。著名的要數藤崎龍的《封神演義》,在不改動人物原型和故事走向的前提下,構建出了一個科幻故事,刪減掉了許多無用的角色,並大幅加強關鍵角色戲份。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1998年,日本漫畫家皇明月根據陳凱歌的電影

《荊軻刺秦王》,創作出了另一部著名漫畫《始皇帝暗殺》,用一名女性的視角,重新去詮釋這個經典的故事,讓讀者在熟悉之餘,還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

除了以上兩部作品,日本漫畫改編演義和小說作品,還有《秦始皇》,《項羽和劉邦》,《成吉思汗》等作品,可以說對中國經典全面改編。

為何偏愛中國傳統題材?

民族特徵

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自然物質資源十分匱乏,因此日本人在潛意識中,具有十分強烈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幻化成了實用主義至上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日本成為一個善於模仿的民族。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對於日本來說,他們缺乏真正的文化根源,所以無法創新出自己的文化,但他們善於模仿和學習,同時習慣於加工別人的文明為自己所用,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將這種矛盾的日本民族精神,稱之為《菊與刀》

同中國的文化淵源

毫不誇張的說,日本文化能對中國傳統文化再生創造,是因為日本文化中本身就具有中國文化因子,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影響了周邊許多的國家,從朝鮮到日本,中國周圍的國家,沒有不被中國文化影響的。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從徐福東渡日本開始,縱觀日本的每一代歷史,都必然離不開中國文化的影響,漢武帝滅朝鮮設置四郡,卑彌呼女王全面學習中國文化,奈良時期更是派遣遣唐使,讓使者全面學習中國文化。

正因為中日文化淵源如此之深,日本文化創作者在借鑑中國文化時,總是能夠信手拈來,拿來為自己所用。

擴寬取材範圍

我們都知道日本動漫產業發達,每年日本的漫畫出版佔據了圖書產業的一半以上,如此巨大的漫畫產業,其面臨的競爭壓力也是巨大的,每一個名漫畫家為了不讓題材相同,都要尋找自己的素材。

所以除了在自身的文化中,他們還會在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各國尋找題材,從中國古代到日本古代,從古希臘到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從聖經到佛教傳說,從麵包做法到中國菜系,日本漫畫家從事能找到那個小小的切入點。

動漫聊文化:日本動漫獨樹一幟,為何熱衷於取材中國傳統名著?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墨攻》這部電影,劉德華主演的這部電影,全名叫做《墨子攻略》,講述的主角是中國古代的墨子,但是故事卻出自日本漫畫家之手,中國人花錢買了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最後讓中國人知道了墨子,說起來似乎有點悲哀。

總結

日本漫畫取材自中國傳統文化,其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但毫不誇張的說,大部分都是為了漫畫素材的噱頭,而無法抓住真正的中國文化核心,畢竟那些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只有中國動漫創作者,才能做出自己的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