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引子

中国动漫起步较早,早在清朝末期就已经出现漫画文本,1927年万氏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中国动画曾经辉煌过,起步就站在世界前列,而在80年代之后,大量外国动画大举进入中国,动漫产业市场越来越大,但国产动漫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要探究其本质,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就是选材,毫不夸张的说,题材选对了,那么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中国文化历史向来悠久,但我国的文化工作者始终不能全面发掘,明明有着丰厚的题材,却总感叹题材不够丰富。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而在隔壁的日本,却在动漫中大肆使用中国传统文学,从神话传说,民俗演义到经典文学,几乎样样都拿来借鉴,有的是直接拿成品改编,有的则是选取一定的元素,融合上日本的文化精神,将之改造成自己的“特产”。

日本动画独树一帜,为何却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我们从动漫画展史,中日文化异同和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妨来一探究竟。

日本动漫取材中国传统名著概况

日本人对中国传统名著的改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大藤信郎的《孙悟空物语》,把孙悟空的形象带到了日本动画界,此后以中国传统《西游记》为原型的动漫,在日本也是层出不穷,其热度至今仍未消散。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1926年,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创造了《我的孙悟空》,手冢笔下的孙悟空不是我们熟悉的京剧脸谱,也不是尖嘴猴腮的样子,而更像他笔下的阿童木一样,是一个在成长中寻找自我的孩子,其它角色也有诸多颠覆,算是开启了日本颠覆式改编的狂潮。

此后,由于树下秦司指导的《白蛇传》,首开日本彩色动画之先河,一般认为《白蛇传》是日本现代动画的开端,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是第一个将其搬到荧幕上的却是日本人。

进入70年代以后,日本动漫产业开始成熟,大量漫画创作者涌入,使用中国题材的漫画数不胜数,较为出名的有横山光辉的《三国志》,鸟山明的《龙珠》,诸星大二郎的《西游妖猿传》等。

日本动漫中的中国传统题材类型

古典名著

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在日本均有被改编成动漫作品,其中被改编次数最多的要数《西游记》了,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漫画从上世纪开始,改编《西游记》而爆红的动漫作品,数量不下于50部。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其中《七龙珠》,《我的孙悟空》《最游记》均是世界级的动漫作品,除此之外还有葵露梦的《猴王五九》,寺田克也的《大猿王》,酒井洋平的《东游记》等作品,均是对中国传统《西游记》的再创造。

《三国演义》同样是日本漫画家的最爱的故事题材,例如横山光辉的《三国志》,以日本小说家吉川英治的《三国志》为原型,创作了80卷的长篇漫画,尽管漫画中许多细节,都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了,但这依旧是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此后改编自《三国演义》的作品,还有山原义人的《龙狼传》,久保田乾太郎的《三国志》,池上遼一的《超三国志 霸》,甚至还有塩崎雄二的女版三国《一骑当千》,无一不透露着对中国名著的喜爱。

民间神话传说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也是日本漫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都被改编过动漫作品。

其中《白蛇传》更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作品,开启了日本现在动画的先河,其中作品在海内外上映时候,都获得了高度评价,这部动画业激发了许多青少年,纷纷投奔到动漫事业中,为日本动漫事业添砖加瓦。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中国经典的神话故事了,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日本漫画家皇明月改编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因其细腻的画风,和微妙微肖的人物,而被许多漫画读者所熟知。

民俗演义,小说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类就是民俗演义和小说,其中《封神演义》被多次改编成漫画。著名的要数藤崎龙的《封神演义》,在不改动人物原型和故事走向的前提下,构建出了一个科幻故事,删减掉了许多无用的角色,并大幅加强关键角色戏份。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1998年,日本漫画家皇明月根据陈凯歌的电影

《荆轲刺秦王》,创作出了另一部著名漫画《始皇帝暗杀》,用一名女性的视角,重新去诠释这个经典的故事,让读者在熟悉之余,还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感觉。

除了以上两部作品,日本漫画改编演义和小说作品,还有《秦始皇》,《项羽和刘邦》,《成吉思汗》等作品,可以说对中国经典全面改编。

为何偏爱中国传统题材?

民族特征

日本是一个贫瘠的岛国,自然物质资源十分匮乏,因此日本人在潜意识中,具有十分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幻化成了实用主义至上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日本成为一个善于模仿的民族。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缺乏真正的文化根源,所以无法创新出自己的文化,但他们善于模仿和学习,同时习惯于加工别人的文明为自己所用,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将这种矛盾的日本民族精神,称之为《菊与刀》

同中国的文化渊源

毫不夸张的说,日本文化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再生创造,是因为日本文化中本身就具有中国文化因子,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影响了周边许多的国家,从朝鲜到日本,中国周围的国家,没有不被中国文化影响的。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从徐福东渡日本开始,纵观日本的每一代历史,都必然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响,汉武帝灭朝鲜设置四郡,卑弥呼女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奈良时期更是派遣遣唐使,让使者全面学习中国文化。

正因为中日文化渊源如此之深,日本文化创作者在借鉴中国文化时,总是能够信手拈来,拿来为自己所用。

扩宽取材范围

我们都知道日本动漫产业发达,每年日本的漫画出版占据了图书产业的一半以上,如此巨大的漫画产业,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是巨大的,每一个名漫画家为了不让题材相同,都要寻找自己的素材。

所以除了在自身的文化中,他们还会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寻找题材,从中国古代到日本古代,从古希腊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从圣经到佛教传说,从面包做法到中国菜系,日本漫画家从事能找到那个小小的切入点。

动漫聊文化:日本动漫独树一帜,为何热衷于取材中国传统名著?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墨攻》这部电影,刘德华主演的这部电影,全名叫做《墨子攻略》,讲述的主角是中国古代的墨子,但是故事却出自日本漫画家之手,中国人花钱买了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最后让中国人知道了墨子,说起来似乎有点悲哀。

总结

日本漫画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但毫不夸张的说,大部分都是为了漫画素材的噱头,而无法抓住真正的中国文化核心,毕竟那些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只有中国动漫创作者,才能做出自己的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