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入門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只能當窮人

我今天跟幾個朋友在不同的場合下偶然談到理財投資這方面的話題,幾個朋友的反應不盡相同卻又大體一致。

燕子是我的閨蜜,偶爾會在微信上跟我哭窮,今天又是如此,我終於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的問她為什麼還不理財?她卻依然還是那句老話:“我現在連五百塊的存款都沒有,還理財,至少也得等我月餘三千的時候再考慮這方面的問題吧。我現在只想掙錢。”我只能無奈攤手。

其實跟燕子提起理財已經不是第一次,可是她不僅聽不進去,甚至還懷疑我是不是在搞傳銷……我記得之前她說自己是因為工資低所以存不下錢,於是她不斷跳槽,即使一年跳槽三次,每次工資都有所上漲,她仍舊月月無結餘。

在燕子眼裡,理財是一定要建立在有可觀的存款基礎之上的。

而另一個人物,也是這麼想的。

沈二是個帥哥,大學那會兒過得風生水起,甚至半途退學創業,擺脫了學校的禁錮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好景不長,創業遭遇失敗後沈二本分地當起了上班族,但是近兩年卻開始頻繁地找人借錢,以此度日。欠我五百塊錢一直拖了兩個月都沒還上,今天實在是捱不下面子給我

說月底會還。

我問他為什麼現在如此狼狽,他說現在月月負債,領了這個月的工資都不夠還上個月的欠款,生活一度陷入惡性循環。

我說那你為什麼不理財?他說:“都負債了還有財可理?每個月工資都不夠我花。”我說那你不能怪工資少,因為你現在肯定也不記賬,也不檢討,更談不上自我總結自我分析了。你根本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自己每個月都入不敷出。


理財入門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只能當窮人


在沈二眼裡,因為工資低所以常年負債,因為時常負債所以無從理財。

但是理財門檻真的有那麼高嗎?

難道一定要先有財才能理,不可以先打理,後生財?

我相信像燕子一樣人不在少數,和沈二同樣處境的人也肯定佔比不小。月光族在社會上絕對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群體,沒有經濟來源的學生黨也是無財大軍。

但我認為可怕的不是月光不是窮,真正可怕的是一個人月月月光常常吃土,卻從來不自我剖析自我檢討,安於現狀的在困窘無奈的漩渦裡沉醉,不想改變現狀,不願努力向上,不敢看真正的自己。

有時候我們還真的不能怪工資少,寄希望於用存款改變生活也是愚不可及的。沒有哪一家企業長生不老,我們的錢也每天都在經歷通貨膨脹。


理財入門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只能當窮人


如果你現在已經可以做到月有結餘,那你只是把錢放在銀行和餘額寶是肯定不夠的,定期利率和餘額寶收益率並不能幫你跑贏通貨膨脹,你辛苦攢下來的錢還會在日復一日的通貨膨脹中經歷貶值。

所以你願意看著自己存款在上漲,購買力卻在降低嗎?如果你現在是月光,那你需要先認清自己現狀,再樹立一個正確的理財理念,找到合適自己的理財方法和投資方式,努力開源節流,以實現月有結餘,再跑贏通貨膨脹,從而進一步追析你的賬本,減少甚至規避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就是保持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光掙錢只存錢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你時常負債,那你更不能破罐子破摔地頹廢下去,建議你先學會科學記賬,並認真分析你的賬本,減少甚至規避掉那些不必要的支出,就是保持正常生活的第一步。

負債看消費,盈利靠理財。

理財並不像想象中需要很多錢,100多塊就可以開始買基金,幾百塊就可以買股票。

理財也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高大上,它甚至簡單到人人可行。

想要從窮人思維走向富人思維,我給大家幾點良心建議:

1、建立 " 時間價值 " 的概念:減少做那些 " 時間花得多、收益少 " 的事情;(時間是有價值的,我們的時間是很值錢滴,每天默唸3遍,以後再做出用時間去換錢的行為,自己面壁哦,記住: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就不要浪費時間)

2、 牢記 " 沉沒成本 " 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 培養 " 目標導向 " 的思維:好的項目永遠會遇到錢少的問題;但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 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不要一直選來選去的,好浪費時間的,省得那點錢都不值得浪費那麼多時間,還買不到好東西)

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每年年初設立一個 " 享受一下 " 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裡開支,從而不必每次消費都反覆權衡;又比如說,選擇以基金定投這種被動的、不需要太多決策的投資品種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再比如說,對於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動 ( 學外語、健身等等 ) ,只挑最重要的做,因為多了會影響你做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其實,窮人思維才是越留越窮、最應扔掉的 " 破爛 "。永遠記住——而是呆在窮人思維的怪圈裡走不出來。

因為理財就是理生活,沒有財更要理財,有財了更要增財。人人都該學理財。


理財入門思維-兩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你只能當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