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傷害,其實是以愛之名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1901年,一位法國警長打開了摩尼爾夫人家的閣樓。在此之前他收到一張小紙條,指出摩尼爾夫人家的閣樓裡關押了一個人。當他和警員打開閣樓的小門時,眼前的一幕讓他們不寒而慄。惡臭撲面而來,滿屋的嘔吐物和排洩物中躺著一個不知道是什麼的生物。她已經完全喪失了語言能力,只能發出嗚嗚的聲音,警察的到來讓她十分害怕,不停尖叫著向床底躲避,這就是布蘭奇•摩尼爾。

原生家庭|有些傷害,其實是以愛之名

被發現時,她已經49歲,被囚禁在這個完全沒有光亮的閣樓裡25年,體重只有23公斤,而囚禁她的人,正是她最親愛的母親。

原生家庭|有些傷害,其實是以愛之名

事情的起因是貴族出生的布蘭奇,和一個地位低下的律師相愛了,強橫的母親為了阻止他們的愛情,將自己的女兒關進了暗無天日的閣樓,被解救的布蘭奇在12年後死去,至死都不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東西。

這就是來自父母有毒的愛,如果看過這個極端的例子你還是不能理解,那麼,蘇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合著的《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可以告訴你,有毒的愛是怎樣的。

原生家庭|有些傷害,其實是以愛之名

蘇珊·福沃德是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師,暢銷書作者和演講家,經常作為嘉賓出席脫口秀,並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一檔面向全美播音的節目。她的作品《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Men Who Hate Women and the Women Who Love Them)與《有害的父母》(Toxic Parents)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克雷格•巴克是一名影視編劇兼製片人。他曾與蘇珊•福沃德合著過多部作品,如《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金錢魔鬼》《對天真的背棄》等。

而本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是根據《有害的父母》重新編寫而成的。

書中提到了有毒家庭的七種父母類型,典型的類型有下面幾種:

1.操控型父母

上面案例中的母親就是文中的操控性父母,給予布蘭妮的,不僅是身體上實質的傷害,還從精神上徹底摧垮了她。

可怕的是,很多時候當事人並不知道他正被摯愛的親人傷害,而認為這是正常的。

她堅信父親一直都是唯一真正理解她的人,她不願打破這一神話。這一神話的力量無比強大,不僅損害了她與朋友、與我以及與治療小組中其他成員之間的關係,甚至令她最終放棄了自己。

“聽我說,我不想放棄我父親。我不想生他的氣,我也不想一直為他跟你們辯解。父親和我真的很需要彼此。為什麼我要相信你而不是他?我不覺得你或是這組裡的其他什麼人會真的改變我,也不認為在我受傷的時候,有誰真的幫得上我。”

他們不敢邁出腳步為自己的事情做主,操控型的父母也不允許他們這樣做。一旦長大成人的孩子試圖為自己做一點積極的事情,就會被父母所阻止,而且還會付出代價。

上文中的布蘭奇就是這樣,因為想為自己爭取自由戀愛的權利,而被專橫的母親剝奪了一生的自由。最為悲慘的是,布蘭奇付出了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基本權利。

2.身體虐待型父母

中國有句古話,“棒棍底下出孝子”,意思是要大人們對孩子嚴以管教,孩子不打不成器,只有打了才能夠成才。古代的家庭在孩子犯錯了以後,也會被“家法伺候”,所謂的家法,無非也是以棍棒來進行體罰。

這樣的施虐者,經常都是打著我是為了你好的旗號,認為經過棍棒教育的孩子,會更堅強,更成器。實際上,這都是他們為了轉移自己的過錯。

“他們向子女施虐,卻把過失推到別人身上。”

而在這個過程中,更為可怕的是作為旁觀者的父親或者母親,他們選擇了不作為。

他們或者充耳不聞,讓孩子默默忍耐,或者安慰孩子,你捱打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從而把過錯轉嫁到孩子身上,以掩飾自己的懦弱無能。

3.性虐待父母

美劇《逍遙法外》中,女主角在幼時受到了堂叔的性侵,從此心裡留下陰影,長大成人後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

亂倫作為一種最可恥的虐待,帶給孩子的傷害也是獨特的。本應該最被信任的人,卻對他們做出了不可告人的,難以啟齒的事情。

“這背叛了孩子與父母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也摧殘了孩子的感情”

經受過亂倫的孩子,在長大成人後很難再正常地開展感情生活。這成了他們一生揹負的秘密。

這是一個禁忌的話題,有著許多的謬論與誤解,比如:

1.亂倫是極少發生的現象;


2.亂倫只發生在貧困或低教育水平的家庭,或者是偏遠落後的地區;


3.亂倫事件中的侵害者都是社交障礙或性心理不正常的人;


4.亂倫是慾求不滿的反應;


5.孩子——尤其是少女——是具有挑逗性的,她們至少要為自己受到的騷擾承擔部分責任;


6.大部分亂倫故事都不是真的,而是來自孩子自身性渴望的幻想;


7.孩子們遭受到的性騷擾更多地來自陌生人而不是他們熟悉的人。

實際上,美國的研究發現,每10個孩子中至少有一個在18歲前遭受過侵害,不受地區,家庭背景的限制,侵犯者大部分都是深受孩子信任的家庭成員。

這種虐待方式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有身體上的傷害,更讓孩子在精神上飽受煎熬,因為人們並不總是相信父母或者親人會對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

在書的第二部分,談到了一些解決方法。

1.當獲得內心的平靜之前,不用選擇原諒。

受到傷害的孩子,並不敢說出內心對父母的抱怨,他們受父母影響至深。多年以後,就算意識到童年時自己並沒有真正獲得父母正常的愛與關懷,許多人也選擇原諒殘忍對待自己的父母,可是這種原諒並不是成熟的,這種行為並沒有釋放出孩子心中的情緒,只有當父母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是怎樣地傷害了我們,並乞求我們的原諒時,這種原諒才具有價值,才能釋放我們心中的惡魔。

2.與父母對峙。

與父母對峙是很多人不能做到的行為,因為這意味著直面多年來的噩夢,實際上對峙並不是去獲得一個指責的結果,發洩你的憤怒,而是告訴他們實情,曾經,你們深深地傷害了我。

與父母對峙的目的是為了:

•直面他們。

•徹底克服面對他們時的恐懼。

•告訴他們實情。

•為你們此後的關係定位。

實際上,在與父母的鬥爭中,最後放棄這種鬥爭比較好,與其一味地尋求父母的改變,不如不再去獲取父母的認可,可以將這些精力更多地用在經營自己的家庭關係中,去獲得更多的個人發展。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這本書並非僅提倡去指責父母,更重要的是通過一些解決方法,使受到傷害的人們獲得勇氣,解開心中的枷鎖,重新獲得生活的力量和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