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這周的話題是前半周的時候浮現在腦海中的。春節後,就當大家充滿了對股市的擔憂時,2月3日到2月25日,僅僅 17 個交易日,創業板指數漲了 28%,而中證半導體指數的漲幅更是高達 54%。久違的“神創”一詞又重新回到耳邊。

每次市場火熱的時候,都會誕生很多的段子和金句。這次的金句裡面,我最喜歡這句:“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2015 年牛市的時候,也有過同樣意思的一句話,但當時用的字數明顯更多:“如果炒股看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業績和公司價值的關係,再來看看這句話究竟在說什麼,最後回顧一下 2015 年的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業績和公司價值的關係

一隻股票的短期的業績,和這個公司的內在價值,確實沒有直接關係。

本質上,一個公司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是這個公司未來 10 ~ 20 年一共能賺多少錢。

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公司現在有業績,估值很低,並不構成買它的絕對理由。

假設一個公司的估值很低,但業務沒有成長、甚至有所下滑,即使你以“菸蒂價”買入,這也未必會是一筆成功的投資。相反,如果一個公司現在正處在投入期,為了建立競爭優勢,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現金,造成了當期連續的虧損。但如果這樣的投入能建立護城河,換來未來巨大的現金流回報,這樣的公司無疑是具有巨大的投資價值的。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更簡單,反正一個公司的價值是未來 20 年的總價值,前面不賺錢還能少交稅,只要未來賺的錢足夠多就可以。

亞馬遜(Amazon)是典型代表,貝索斯瘋狂的資本支出前置的打法已經向整個世界證明了“沒有短期業績的股票也有巨大的價值”。

我認為投資中最大的價值存在於“反共識的正確”。這裡的“正確”是指長期巨大的價值,而“反共識”是指短期與大多數人看法相反、背道而馳。如果你能識別出一個大多數人都看不懂的,短期不斷虧損、但建立了巨大的競爭優勢的、長期能收穫巨大現金流的公司,你一定可以賺大錢。

但我想說,這樣的公司和股票是稀缺的。貝索斯瘋狂打法的背後,與他本人極其深度的思考方式、第一性思考的思維特點、強悍的執行力甚至管理股東預期的能力都是分不開的,除此之外,也少不了運氣的因素。

亞馬遜、特斯拉、樂視,以及他們背後的貝索斯、馬斯克、賈躍亭,現在來看分別是“證明成功的”、“正在證明的”和“證明失敗的”,站在很多年前,你有足夠的智慧和認知來分辨嗎?

“投資不是數學,並不是看看估值就能炒好股”,這句話我非常同意。從本質上來說,研究公司意味著你需要從現在的蛛絲馬跡中識別出公司未來的賺錢能力。當期盈利與否,只是這個蛛絲馬跡的一部分。“現在沒有業績,但未來很賺錢”的公司,如果再加上當下沒人看好,一定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只是,我們也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看穿這些。

另外,補充一下,這裡說的是個股的情況,如果整個一個板塊兒或者指數都估值很高,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泡沫。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在說什麼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這句話在 2015 年的版本是 “如果炒股看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股票炒作的泡沫階段,如果你希望參與趨勢去獲利的話,應該選擇“沒有業績”的股票。

從自身的邏輯上來說,這句話其實是有道理的。

2018年有一陣子炒作“芯片”行情,當時“格力”發佈公告說當年不分紅,宣佈研發芯片。公告的第二天,格力一度跌停。

很多滿懷希望格力能借“芯片”行情大漲的投資者很委屈,為什麼有的股票只是芯片概念就連續漲停,而格力進軍芯片卻要跌停?

原因很有趣,因為格力是真的要做芯片。

股票也是“人以類聚、物以群分”的,股票的背後,是長期持有這隻股票的人形成的共同的一些特質和預期。很多經驗豐富的老股民經常所說的一隻股票的“股性”,其實說的就是這個東西。

格力的投資者中,長線的、偏價值、保守的投資者居多,他們對格力的預期是“專一的空調行業巨頭”,吸引他們的是格力的高品質以及獨特的經營模式帶來的高ROE(淨資產回報率)。當他們認為格力開始多元化,甚至進軍風險巨大的芯片領域,認為這些舉措可能降低格力的護城河,帶來不確定性的時候,就會選擇暫時賣出。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調性”,格力的估值常年在 8 ~ 15 倍 PE 之間波動。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說的就是不能買這些股票,因為它“有頂”。15倍PE是頂嗎?30倍呢?50倍呢?總是提心吊膽。如果一隻股票沒有業績了,天花板反而打開了,反正也不看基本面,這樣的股票對趨勢形成的束縛更少。

不要預測泡沫什麼時候破

我認為現在的科技股、半導體、新能源是存在泡沫的。但看到泡沫,並不意味可以預測泡沫什麼時候破。

這太難了。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上面的截圖是 2015 年 5 月的時候我發的兩則微博。

太陽下沒有新鮮事,不同的是,當時市場的熱點是“互聯網+”,而現在則是科技、半導體。

“上海一家中等基金公司的權益類總監還表示,其實,目前不少基金經理都在調整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能再如以往那樣強調市盈率,趨勢性投資已漸趨潮流,基金經理也該適應這個市場。”

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最近是不是你也聽到了類似的言論?

不過你千萬別認為我在證明我提前預測了頂點。

寫下微博的那天,創業板指數是 3234 點。我必須告訴你,我其實在創業板 2500 點的時候就認為泡沫很大了,當時創業板的估值是 80 倍。

後來,創業板一路上漲到 4000 多點。比我寫下微博的當天,上漲了 24%,比我在 2500 點認為高估的時候,上漲了 60%。

我記著那段時間,市場參與者很關心的一個指標是創業板什麼時候可以突破 110 倍市盈率,因為那是納斯達克在 2000年 科技股泡沫的時候創下的記錄。當這個記錄被踩在腳下的時候,大家一片歡呼,因為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了。是不是和“這股有業績,不能買”有神似的地方?

最終,創業板指數定格在 135 倍市盈率。

回看 5 年前的微博,發現我挺不淡定的。還是年輕,我現在已經不用感嘆號了。

事後回看雲淡風輕,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當你自認為在做投資,但你完全看不懂的公司在瘋狂上漲的時候,保持內心的平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趁寫這個話題的機會回看了幾個我印象最深的那些當時號稱“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的公司: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全通教育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樂視網

站在泡沫當中,你沒有辦法預測泡沫會吹大到什麼程度。

但你可以去控制的,是不參與其中,也不讓這種情緒干擾自己的投資系統。

牛肉火鍋的故事

在之前的週報裡面曾經寫過,作為股民或者基民,我們身上其實有雙重身份。

一方面,我們類似於企業的少數股東,我們得到的結果,無論是分紅還是隱含的盈利的增長,都取決於企業的經營。比如你持有的滬深300指數基金,相當於是間接持有了中國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我們持有的是一份交易憑證,可以在不同的時間、按照不同的價格將其方便的賣掉。

隨著股市交易變的越來越方便、信息獲取變的越來越便捷,我們們越來越依賴於股市行情的變化,越來越忽略掉“少數股東”的身份,而不斷強化了“交易者”的身份。

我很喜歡吃潮汕牛肉火鍋。前一段看到一則新聞,我喜歡的“海記八合裡”因為疫情的影響出現了現金流的危機。有些潮汕老闆希望藉機入股,但被海記的老闆拒絕了。

當那些潮汕老闆想入股海記牛肉火鍋的時候,他們絕對不會說:“這生意能賺錢,我不買”。相反,他們知道這是一門好生意,會很賺錢(產生現金流),只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暫時出現經營性問題。如果有好價格的出現,會是很好的投資機會。

回到股市裡,我們太容易忽略掉這個身份,只是希望自己買入後快速以更高的價格脫手。

經常被懟:“來股市是賺錢的,哪兒有那麼多道理,能賺錢就行”。但就像我前兩天所寫的《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中所說,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建立或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投資系統和策略。利用市場趨勢的強化賺錢的索羅斯式的投資,終究不是我所能駕馭。

最後我想借用上週三問答中一個朋友(奈斯兔)的留言來結尾:

“被割了這麼多次,終於明白,我並不能掙到所有的錢,我只能儘可能多的去掙我能得的那一部分”。

2、本週操作

  • 2月26日:跟隨長贏指數的最新發車

3、最新淨值

實盤投資週報第 124 期,最新的資產是 5,425,292.33,基金淨值是 1.0577

,本週增長 -6.33%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最後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圖(2020年2月28日)

這股有業績,不能買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記錄不代表任何推薦之用,僅作為自己的長期投資驗證。投資者應保持獨立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