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後浪》真棒

B站的《後浪》真棒

浪還不夠多


下午做了個PPT,掏幹了我的“才華”。


去年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才華配不上野心,今兒發現一個更慘的事實:我一天只能輸出一次。


可能是好久沒做PPT的原因,好像是半年多沒做PPT了,用力過猛,把有限的文思榨乾了,晚上一點感覺沒有,不知道寫啥。


玩遊戲玩不進去,總想著不能斷了日更,要保持自我感動,遊戲輸的一塌糊塗。


翻B站熱榜,感覺也沒啥好看的,翻來覆去還是那幾個人,沒啥意思。


翻知乎熱榜,在討論B站的《後浪》,又跑回B站翻視頻,看了看挺好看,出鏡的UP主只認識何同學和老番茄。


記得看老番茄第一個視頻是他復旦畢業那個,財大牛X,復旦之恥那期。我在五角場上過半年班、在下沉廣場吹過春夏秋冬的風,在復旦籃球場打過幾次球、在光華樓前的石凳上抽過煙,淫生第一次去酒吧也是在復旦對面忘了啥名的酒吧。


對復旦有點熟悉,前前後後在楊浦上了3年多的班,看到復旦相關的視頻就點進去看了,沒入坑,只是覺得小夥子很優秀。


題外話,抽菸有害身體健康,早戒早好。我抽菸10年,現在戒菸2年了,很簡單,生理煙癮1周就戒掉了,剩下的就是你能不能忍住,看別人抽菸忍住別懷念抽菸的日子。


老番茄好像是B站第一個粉絲過千萬的UP主,復旦高材生,成績第一,保送研究生的那種,確實秀的像別人家的孩子。


看何同學的第一個視頻,應該跟多數人一樣是5G那期,當時被他的思考方式驚豔到了,倒回去搜的4G,現在想想,這個思考方式好多人會用,但是能跟他一樣通過視頻表達出來,還那麼精準的應該很少,何同學的視頻語音表達能力確實撐得起他一夜爆紅。


我是自己做視頻之後才認識到何同學的優秀,視頻語音確實不是把攝像頭懟臉上嘚啵就行的,懟臉拍攝還不如碼字,表達的信息一樣,相當於念稿,沒有必要非拍成視頻。


當然,如果你想鍛鍊自己在鏡頭前表達,懟臉自拍挺好的,我覺得現在面對鏡頭不像第一次那樣磕磕絆絆、咋看咋彆扭了。


如果你業餘時間做視頻,儘量別想一夜爆紅,先做著,當個愛好就行,別寄予厚望。上了年紀確實容易著急,這幾天做視頻有點冒進,居然想著拍一條就火,木有了當初下手碼字的心境,碼字4年,漲了1000粉,我沒覺得有啥不妥,也沒影響繼續碼字的動力,打發業餘時間的“遊戲”,僅此而已。


做視頻冒進可能是被媒體洗腦了,看去年百大UP主頒獎看的心理失衡了,現在想想這樣不對,塑造案例的目的是吸引我這樣的小白也去做視頻,做的人多了,B站的內容就更多了,留住用戶的點也就更多了。


這是運營手段,也就是經常說的,你看到的只是媒體想讓你看到的。


所以,《後浪》挺好的,適合青年看。


可惜,我中年了,油膩嘍。


我理了理每天要做的事,51假期一不小心又接入了2個業務,都是起步期,好處是客戶群體重疊,可以一起搞,真的是一滴時間都沒有了,琢磨視頻語言是不可能了,懟臉自拍每天都要花掉1個小時,碼字要半小時,再研究轉場、敘事...我可能會猝死。


算了,我還是繼續懟臉自拍吧。


知乎用戶對《後浪》的討論集中在太偉光正,不接地氣,只表達了城市富裕階層年輕人的聲音。


我不是站隊,我覺得知乎用戶說滴對。


《後浪》的視頻素材確實太高大上。


沒得辦法,年輕人總是喜歡光鮮靚麗的餐廳,只有吃過見過才會喜歡蒼蠅館。


沒啥好討論的。


誰年輕的時候不想找個顏值高的對象?


B站只是在寵自己的用戶,算是迎合吧,給他們看他們想看的。


我也挺喜歡看的,週六野和鳳姐站在我面前,我肯定饞週六野的身子,即使最後我連鳳姐都娶不到。


END


大up主的生活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


後浪的多元化不是美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