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從不養閒人:技術骨幹和後勤保潔的公司,居然是一樣!

公司從不養閒人:技術骨幹和後勤保潔的公司,居然是一樣!

還沒有工作之前就深刻記住一句話:工作不養閒人,團隊不養懶人。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

小李30歲,技術骨幹,月薪20000元。老張,45歲了,也沒啥文化,也就做些公司後勤保潔的雜事,工資居然給到20000元。
小李有一次去財務辦公室,無意中看到散落在桌子的工資單,發現老張工資居然20000元。

公司從不養閒人:技術骨幹和後勤保潔的公司,居然是一樣!


想著自己來公司兩年時間,為公司解決了無數個技術和產品難題,獲得了兩項產品專利,居然只有2萬元,並且兩年都沒有漲過薪。
可是一個行政後勤的保潔員薪資卻趕上了自己。

老張走路還一瘸一拐的,平時也就是做一些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雜事。真是匪夷所思,難道這個老張是老闆的親戚?
小李想了解老張的過去,但周圍人都說來公司時老張就已經在了,沒人知道他的過往。有關老張的小道消息很雜,什麼後臺很硬,背景複雜……
這不,最近公司接到一筆訂單,金額巨大,但是技術部門人員配置緊張。需要大家同心協力,最近一個月需要經常加班,保障項目正常交付。

公司從不養閒人:技術骨幹和後勤保潔的公司,居然是一樣!


然後,老闆張總親自做起了思想動員大會,並且在公司樹立典型人物形象,樹新風,把老張推向了前面,給大夥“洗腦”

“公司從來不會忘本,對公司有貢獻的員工,哪怕公司不掙錢,只要公司還存續一天,就不會虧待老員工。”


這不,老張還作為老員工代表,進行發言。

原來這才瞭解到,2010年那年,公司正採購了一車重要物資,價值千萬,由老張和幾位同事一起押送。
天有不測風雲,當車途徑四川地帶,居然感覺地震.雖然不是中心地帶,但是也有明顯的感覺。

同車的幾個人一看不妙,棄車而去。只有老張一人不離不棄,冒險駕車駛離危險地帶,保住了物資。當老張從貨車上跳下來時,夜太黑,右腳踩到一根鋼筋上,腳筋當場被挑斷。後經多方醫治,還是留下殘疾。
老張在描述這段時,聲情並茂,講訴說那天的艱險,以及自己在危難之際,腦海裡就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必須保護公司的財產。


老張繼而潸然淚下,感慨自己文化水平一般,能力一般,家境貧寒,後來又殘疾,但是老闆卻沒有放棄自己,永遠記得自己為公司那年做的貢獻,一直給自己最優厚的待遇,並承諾到退休的那一天。
在老張的一番慷慨陳詞、鬥志昂揚的講述一番後,所有人聽完老張的自述後,也感受到老闆的仁義,這不大傢俬下議論,一定要在公司困難時,勇於奉獻,也會像老張一樣頤養天年。
尤其是小李率領的技術部門,更是加班鏖戰了一個月,項目如期交付。

一面是為了這個項目,小李自己很多團隊成員因為連續作戰,好幾個身體掛了。

一直也沒有看到張總出臺任何獎勵政策的小李,好幾次想走向了張總的辦公室,準備向老闆談下項目團隊加班的事以及自己漲薪的訴求,但是還是沒說出口。
另外一面,老張和張總在辦公室裡喝茶聊天。

張總:堂哥,你的演技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老張:堂弟,這話說的,工資不是白給的,這個月的一萬塊已經給了嬸子了。還有這招真高明,怎麼想出來的?

張總:“這個我是從一本書裡面讀出到,我建議你也讀一讀。《智囊》,明朝奇人馮夢龍寫的,號稱濃縮精華版的資治通鑑,比如康熙、曾國藩就特別喜歡讀這書。”

這個《智囊》分10個大部、28卷,濃縮了從春秋戰國到明代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不管是從政、從商、職場、商戰、為人處世、競爭博弈,都能從中找到取勝的靈感和案例。

最後張總還說,他認識的不少老闆專業書未必看,但是這個《智囊》幾乎都是人手一套。所以他也建議我看看。

點擊這裡,這部謀略奇書79元(兩本,上下集)包郵送到您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