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凡事件背後阿里的壓力

蔣凡事件背後阿里的壓力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阿里蔣凡事件,和最終高舉輕放的處罰,最終都被扣上了阿里價值觀的帽子。那麼,什麼是阿里的價值觀呢?

2019年9月10日,馬雲55歲的生日,阿里巴巴成立20週年,也是馬雲正式卸任的日子。同時,這一天,也公佈了了阿里的新價值觀體系:新六脈神劍。

1999年,阿里巴巴從創立的第一天起,就確立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2004年,阿里巴巴將“成為一家持續發展102年的公司”定為願景,並正式形成了“六脈神劍”的價值觀和文化:客戶第一,團隊合作,擁抱變化,誠信,激情,敬業。

這一套體系管了阿里20年。在2013年的時候,阿里對價值觀的考評形式做了調整,把原來的1-5分評估,調整為ABC三檔評估,設置價值觀的倡導和底線。

那麼具體怎麼操作呢?有幾個假設:第一,默認加入阿里的員工一般都是符合價值觀的,也就是正常就是價值觀考核為B,如果上級主管或HR舉出違反底線的案例,則價值觀為C,如果舉出正面的案例並得到證實則可以為A,價值觀和業績的結果共同決定員工的獎金、晉升、加薪、淘汰。

去年,新升級的阿里價值觀“新六脈神劍”變為了:1,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2,因為信任,所以簡單;3,唯一不變的是變化;4,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5,此時此刻,非我莫屬;6,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與之前的相比,更增加了員工、新任、要求和生活等內涵。實際上,對於一家以電商作為內核的公司,商品交易是阿里的本質。

那麼交易最重要的是什麼?信任。

這一次的蔣凡事件,之所以鬧得沸沸揚揚,除了大眾吃瓜,更重要的是事件上升到價值觀層面。蔣凡的問題看似是家庭問題,但實際上是做人誠信的問題,對於一個掌管阿里核心淘寶、天貓等交易平臺的老大來說,這牽扯到平臺的誠信問題。是人們對平臺的信任、是交易雙方的互信問題。

蔣凡事件背後阿里的壓力

從之前“搶粽子”事件員工被開來看,這樣看蔣凡雖然被提出合夥人、降級、處罰,但是處罰還是輕了。因為他在阿里掌管的平臺沒變,在中國的大環境裡,“權”總是大於“錢”。

但如今,阿里在電商的日子並不好過,近有老冤家京東,又有拼多多;遠有頭條虎視眈眈。拼多多最近剛和國美聯合,以對抗阿里和蘇寧的聯盟,無疑會給勢頭正猛的拼多多線下加強更多能量。阿里對拼多多的策略是用菜鳥拖住物流,蔣凡的淘寶正面較量。

相比於拼多多的真刀真槍,阿里隱藏的真正對手其實是頭條。頭條一直在為其巨大的用戶基礎尋找變現渠道。而近年大火的直播帶貨,也讓之前與電商無緣的頭條看到了希望。因為以視頻作為切入口,抖音無論從用戶基礎還是基因上,都比阿里系更有優勢。從老羅加盟抖音也能看出來,頭條在直播帶貨領域的投入有多大。

阿里此時不對蔣凡開刀,看來現實的壓力,超過了價值觀。

蔣凡事件背後阿里的壓力

感謝您的閱讀,請點贊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