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財才能積累個人財富?

花錢,每個人都會的技能。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興起,隨之而來的便是吸引消費者的五花八門的購物節。大力度的打折、降價、促銷活動讓人心動不已,每年都要在剁上好幾次手,摳摳搜搜又是一大筆花出去的錢!但有些人花錢是越來越少,有些人花錢卻越花越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其實這都是這個理財的問題。

-1-

談到理財,這不得不提回理財書的鼻祖《富爸爸,窮爸爸》了。裡面最先闡述了錢能夠越花越多的主要原因:多購入資產,少購入負債。

怎樣理財才能積累個人財富?


那麼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呢?

我們先用簡單的方法先簡單的劃分一下吧:

資產:就是能夠在未來給我們帶來收益的財產,就是能夠把錢放進我們口袋的東西。

  • 流動資產:現金,存款,貨幣基金,短期理財等
  • 非流動性資產:房產,股票,長期債券,保險儲蓄等
  • 非金錢類資產:我們的時間,累積的人脈,知識,技能,健康等

負債:就是讓你的錢越來越少的東西,就是要把錢從你口袋你掏出去的東西。

  • 流動負債:短期欠債,信用卡欠款,融資融劵,小病小痛等
  • 非流動性負債:房貸,長期分期的貸款,小孩等
  • 非金錢類負債:人情債,未來的重疾,未來的不確定性意外等

-2-

那麼是不是知道這些分類後,直接花錢購買上面所述的“資產”部分就可以了?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因為一直以來,有兩個問題是最難解決的。

1,如何正確分清負債和資產?

2,該如何增加你的資產,減少我們的負債?

-3-

我們可能會觀察到甚至經歷過一些現象,例如:我明明買了很多股票,但你看看現在股票的情況,就算不計算之前虧掉的錢,現在都已經被深深的套牢了。

又或者,我也買了不少公司的短期或者長期債券,但現在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清盤了,能夠拿回錢已經很好了,更不要說收益了。(感覺是不是很像幾年前P2P問題和雷曼債卷問題)

怎樣理財才能積累個人財富?


我明明已經按資產的分類去投資了,但卻變成了負債,讓我們的資產不斷減少,不斷地縮水了。

這就是我們平時都會面對的問題,不能正確分清這是資產還是負債。

很多資產如果操作不當的話,就會變成了負債了。

就像股票那樣,很多人都喜歡當投機那樣短炒的操作,但這種短炒剛剛在大牛市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賺到錢的,因為這是一頭風口上的豬,只要風力夠大,豬再重也能吹飛。但一旦越到週期性的熊市或者調整,這些人馬上變成了被割的韭菜了。這樣子的股票資產馬上變成了負債。

但有沒有負債會變成資產的例子呢?

當然也有很多,例如買一輛名車,養一輛車是需要很大成本的,一輛車從下地開始就已經不斷的在貶值。平時還需要很多的護理和費用,例如停車費,油費,保養費,維修費等等。無論是貶值情況還是不斷投入的金錢支出都決定了車是負債,連富爸爸窮爸爸書中也明確定義了這是負債。

但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一輛好車卻能在談生意時提高成功率,為自己帶更多生意,更高收入,那麼這輛車就是其資產了。

又例如,未來不確定的重疾和意外本來也屬於負債的,但只要配置好一份保險就讓其變成了資產了。

實際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分辨出屬於自己的資產和負債,這才是有效地讓我們的錢越花越多的第一步。

-4-

怎樣才能減少我們的負債,增加我們的資產?

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容易會購買了很多負債而不是資產,這很重要的原因是,負債往往與及時享樂有關。

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有貸款或者做信用卡分期的習慣,淘寶上的花唄分期的用戶數量就十分誇張,其中不乏大學生。

他們為了一部上萬的手機,然後分期付款,這恰恰就是希望能及時享樂的心理作怪。

還有在資產不足的情況下都要買車買奢侈品來裝飾自己,雖然帶著名牌開著車會讓我們十分拉風很有面子,但這些很容易就成為了我們的負債了。

-5-

正確的富人思維,不要怕花錢在購入資產。

小文有一次佈置了一個功課給同事,讓他們問一下身邊的朋友一個問題:錢是怎樣得來的?

當然得到的答案有五花八門,有人說是工作得來的,有人說是做生意得來的,什麼答案都有。但有一對母子的答案卻正正反映了兩種完全相反的思維。

媽媽說:錢是省來的。

兒子的答案是:錢是賺來的。

媽媽正正是代表了窮爸爸的思維方式,而兒子擁有的卻是富爸爸的思維方式了。

可能大家會有一個疑問,難道我省錢也有錯嗎?

其實省錢本身是沒有錯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會掉進了一個誤區,就是會怕在資產上花錢,反而讓自己持續負債。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時間,我們的時間是很值錢的資產,現在的騰訊,阿里,甚至是國際巨頭Google,Facebook等,搶佔的就是我們的注意力時間,誰能獲得用戶的注意力時間越長,誰就越厲害。傳統媒體的衰落也是因為被新媒體搶奪了用戶的注意力時間。

但我們的時間其實是有限的,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你把時間用來刷微博,那麼這段時間就不用用來工作創造價值了。

怎樣理財才能積累個人財富?


因為時間的利用率不同,導致每個人獲得的機會成本也有很大差距。

很人想在晚上休息時看最新的電影放鬆一下,後來發現看這部最新的電影需要成為10元的VIP才能觀看,然後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找免費的下載資源,折騰了一整晚,最後終於找到了,但難得一天的放鬆時間已經沒有了。

這是很典型的因為省錢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的生活例子。一個愉快的晚上應該不止10元吧?

又例如我們做專業的保險顧問的,很多時候客戶花錢找我們就是找我們的多年積累專業知識,專業的後續跟進服務和少犯錯誤的機會成本。當然也不缺很多人因為省錢找了不專業不靠譜的顧問而買了什麼又不知道,後續服務又沒有人跟進,最後要理賠卻因為這樣的省錢而出問題。

本來屬於資產的保險就因為所謂的省錢就變成了負債了。這就是實際上的付費才是真正的撿便宜的簡單道理了。

所以不要怕花錢,把目光放遠一點,就像學習一樣,付一筆學費可能會心疼,騰出時間學習肯定會辛苦,這樣短期看是負債的東西,只要我們從花錢花時間的焦點轉移到,我的學習能為我們帶來什麼能力,能結識更多牛人,能為我們的工作帶來更高的效益,那麼就能把短期的負債變成了長期的資產了。

-6-

那麼小文總結一下如何把錢越花越多的方法,其實很簡單:

先分辨屬於你的資產和負債,然後儘量多購入資產,盡力減少負債

這就是把錢越花越多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