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在《孟子·告子上》中,告子認為:“食,色,性也。”

即吃飯和性愛是人的原始慾望,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

因此,我們在第一次聽到《飲食男女》時,會單純的認為,電影要呈現的是膚淺、赤裸的食色性。而事實上,電影給我們的思考遠不止這些。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飲食男女》講述的是朱家爸爸獨自將三個女兒拉扯大,但親子關係並不融洽。

朱爸爸和三個女兒,依靠一週一次的家庭晚餐來維持聯繫。在餐桌上,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情,但是這都是例行公事的“宣佈”,偏偏沒有我們熟悉的談笑風生。直至最後,大家陸續搬離這個家,包括朱爸爸,也選擇了跟比自己年輕二十多歲的戀人開始新的生活,而結束了這個用餐規矩。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這部電影拍於1994年,豆瓣評分高達9.1分,在這20多年裡,仍被影迷們反覆觀看。今天,我想從影片的敘述風格來淺談我從影片中看到的性和愛,以及我對現實的一些思考。

1、 敘述風格:以蒙太奇手法,讓我看到飲食的內涵。

《飲食男女》的開頭片段,最令人稱讚。

導演李安用了近4分鐘的時間來為觀眾們展現了一桌視聽盛宴。

從父親抓魚、殺魚、刮魚、拍粉、炸魚、滷肉等等,用大量的特寫鏡頭配合了具有一段二胡和楊琴交織的傳統特色配樂,給父親定義了一個愛做菜的大廚形象。

電影開頭部分的蒙太奇手法,廣角鏡頭及大量特寫鏡頭運用,使得開端冷靜又充滿了識別度,尤其是對食物鏡頭的特寫令人不覺垂涎三尺,另外李安只用了四個鏡頭就交代了整個影片的主要人物,流暢的剪輯技法令人歎為觀止。

另一方面,從父親對做菜的態度和時間,表示了父親對這頓飯的重視,隱喻著這頓晚餐對這一家人的重要性。

期間接通的電話,雖說只是一兩句話,卻是恰到好處地為後續情節埋下了伏筆。

《飲食男女》中,食物是一種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貫穿整部影片的慾望象徵,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食色性也。食物是人間煙火的直接體現,熱騰騰的世俗生活也因此從鏡頭裡端出來。

影片開始的時候,已經到退休年紀的朱爸爸味覺退化,女兒們相繼離家,再加上好友的離世,讓朱爸爸想要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生活。而這影片結尾,朱爸爸吃二女兒做的飯時,味覺恢復,這似乎也象徵著,他要和女友開啟新的生活。這一呼一應的手法,令觀眾歎為觀止,紛紛稱其:真實而不失內涵。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2 、情節描述:一家四口,代表了四種不同的愛

李安說:因為“性”是家庭的根源,家庭營造了合法的性關係,有了孩子,代代才能相傳。

然後,在傳統家庭裡,說愛,顯得太矯情,認為過日子就是吃飯睡覺。而性呢,更不能擺出來說,甚至過因為很多因素而過分壓抑著內心的渴望。

比如朱家,就是典型的例子。

朱爸:被責任束縛的性愛

電影裡,朱爸爸因為要照顧三個女兒,完全沒有時間考慮自己的個人感情,就像電影開頭,本來是要準備在晚餐時和孩子們說自己的感情,卻又被孩子的事情打斷,一直沒法開口。

在家庭和責任面前,他選擇了一再收起自己的慾望,一心為家努力付出。

在生活的束縛下,如何找到出口?他只能跟朋友老溫感慨: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忙了一輩子,就為這個,好滋味誰嘗過了?

朱爸的婚姻並不幸福,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他越會渴望一段新的感情。電影裡的一個小細節,隱喻著他對愛情的渴望。那就是朱爸味覺的喪失,這讓他不得不懷疑自己對愛情感受能力是否也喪失?作為男人,對性的慾望是否也喪失?

在女兒們因為感情而相繼離開家後,朱爸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選擇了與和自己女兒一般大的女友在一起,搬出了這個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電影的結尾,也把細節拿捏得恰到好處,新婚妻子懷了朱爸的孩子,朱爸的味覺也恢復了正常,彷彿在告訴我們,不被壓抑,為自己而活,才有無限可能。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家珍:被“長女”責任壓抑的性愛

家珍作為朱家長女,在母親去世後,她不由自主的充當了“長姐如母”的角色,過分關心父親的情緒,過分關心妹妹的生活,但這種自我的角色代入,讓她變得敏感多疑、不自信、脾氣暴躁。

加上年長,目睹了父母“戰爭”式的婚姻,讓她對感情更沒信心。

由於對家庭的過度付出,家珍的愛情觀也不同於常人。她渴望被愛,又不想被約束,所以就幻想出了一起愛情悲劇,而她就是受害者。

在她不斷地說“反正我是要照顧我爸一輩子的”時,其實這種“自我催眠”,正是她焦慮、產生負擔感的源泉。

這種“責任感”,讓她無法正視自己身心的需求,她明明渴望愛情,卻被對愛情的恐懼束縛;她明明渴望性,但又害怕情慾帶來的吞噬感。

直到學生們的幾封惡作劇情書,重新點燃了她內心隱藏的慾望。家珍誤以為是體育老師寫的情書,於是便大膽地主動提出要與其在一起,咋一看,這不是家珍的作風,但是我們卻忽視了,這正是真實的她,只不過被壓抑太久,漸漸被遺忘了而已。

慾望被點燃後,再也按捺不住了,她一句“我們等不及了”,將內心的渴望,全盤托出,讓人看到了最真實的她。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家倩:隨性自我的性愛

電影裡的二姐家倩,在我看來,是最討喜的角色。聰慧、叛逆、顏值高、有才華,而且她是這個家庭裡最自由、最無拘無束的人。

她獨立、自由,不被家庭束縛,也不被感情牽絆。不滿父親和大姐的壓制,就買房、去國外工作,前男友“變”了,果斷抽身,斷舍離。這一系列操作,放在現在,也分分鐘被推崇。

家倩學歷高、見識廣,在那個年代,能夠做到航空公司的高管,不論是能力還是內心,都很強大。

所以,在性愛關係裡,她是充分釋放的,也是看得最明白的一個。她懂父親的情感,也懂前男友對自己的所圖,她能夠接受與前男友在分手後仍保持性伴侶的關係,卻不能在前男友結婚後再繼續,因為這是關於道德底線的問題,她擰得清,不能踩。

偏偏是這樣的人,才能讓人感到驚喜。明明是她最新提出買房了要準備搬出去,最後,她卻在家庭最終面臨解體,父親要賣掉房子離開的時候,站出來接下了這個盤。這也正符合家倩隨性自我的性格:不論是性愛,還是生活,都要把自己放在首位。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家寧:不被約束的性愛

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且很享受父親做的菜,所以她的性格很坦率,有話直說,不遮遮掩掩。

這樣的性格,在感情上也不會讓自己被約束,在閨蜜和男友分手後,她絲毫不隱藏自己對他的愛慕之情,她很坦誠地說:我告訴你什麼是一團漿糊,你對愛情的概念,是跟一個關心你的人在一起,這個人可以讓你表達內心的感受,在她身邊,你可以自由自在地談任何事情。

而這種感覺,家寧可以給到他。

在家寧眼中,愛了,就要大膽去追求。

不能因為對象是閨蜜的前男友就放手,也就像她在家庭中的表現那般,不能因為家人的關係不和諧,自己也跟著不快樂。整天樂呵呵的她,不滿家庭、不滿過於沉重的親情,那就在感情上找慰藉,和心愛的人在一起,相愛,懷孕,結婚,就是最美好的人生。

9.2分《飲食男女》:蒙太奇手法下呈現的是四種不同意義的愛與性

寫在最後:

英國哲學家羅親曾說:男女之間完美的愛是自由而無畏的,是肉體和精神的平等結合,它不應當由於肉體的緣故而不能成為理想的,也不應當由於肉體會干擾理想而對肉體產生恐怖。

《飲食男女》描述的生活,正是要告訴我們,所謂人生的真諦,就是不隱藏自己,要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因為慾望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食物一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