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起源——尤姓起源

尤姓是南中國的姓氏,始自10世紀,在百家姓中排第19,臺灣第八十四大姓,在大陸當代姓氏中排第124位,約佔大陸漢族人口的萬分之七點五,多生活在南中國一帶。

百家姓起源——尤姓起源

源流一

源於沈姓,出自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沈氏族人,屬於因諡改姓。按照目前大部分尤氏觀點:五代之初,後梁皇帝朱溫於公元909年冊封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閩王,因審、沈二字同音,閩國境內的沈姓族人為了避諱,將沈姓去掉三點水改為“尢”姓(即尤的繁寫)。宋代李綱於《梁奚谷漫錄》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改尤氏”。根據福建尤氏族譜,首先避諱改姓之人名為沈誠,字思禮,生於河南光州,唐末天下大亂,其幼年時與親族隨王潮、王審知的民變軍隊南下進入福建,後為王審知女婿。公元924年護送王審知入京進萬壽節,後唐莊宗李存勖封其為駙馬都尉,他為尊崇其岳父威望,避諱閩王名字“審”“沈”諧音,將沈姓去水改尤,成為尤姓的得姓始祖。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但據史料查證王審知自公元885年入閩至公元925年離世,終身未返戰亂多事之中原。1981年出土的王審知墓誌銘記載了他的四名女婿,其中亦無尤思禮。尤思禮為王審知女婿因諱改姓一說始現於距五代六百年之後的明代尤氏族譜,之後流傳甚廣,目前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禮為得姓始祖。

根據因諱改姓這一說法,尤姓的祖源與沈姓相同。《姓篡》指,沈姓為黃帝后裔,源自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因為食邑於沈國(今河南汝南)得姓。

源流二

自古即有。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的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其中尤利多叛漢後被班超廢黜並遣送洛陽。又據西晉史學家陳壽所作《三國志》卷六十賀齊傳:(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齊與陸遜討破突,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拜安東將軍。《三國志》卷五八陸遜傳: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上述這些尤氏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其中《三國志》記載的尤突最為重要,鄱陽秦時設縣東漢置郡,開化較早久為漢人農桑之地,不似江南內陸山區尚有越人居住,所以陳壽書其為鄱陽民尤突,而未書為鄱陽越人尤突,但其後無世系可考。

另外以貴州為主的少部分尤氏及其分支猶氏的觀點認為:尤姓並非起源於福建沈氏。在公元909年王審知據閩稱王、福建沈氏易姓為尤的三十五年之前,即公元874年,史載山西壽陽尤氏崇仁、崇義、崇禮兄弟,三人皆任唐朝都總管之職,奉唐僖宗之詔督師征討南詔國佔領的播州(今渝南黔北之地),克復之後敕封尤崇義為世襲播州宣慰使司職,鎮守黔中翁水,至今陵墓仍在,縣誌與族譜可考其事蹟,貴州尤氏現亦多奉尤崇義為祖。尤崇義長子尤朝覲的後裔之一尤道明,於宋嘉熙四年(一說是熙寧),中乙科進士,皇帝殿試時,謂“尤悔字不佳”,遂御書《詩經.小雅.采芑》中之“克壯其猶”四字賜之,賜姓易尤為猶,成為猶氏得姓始祖,所以猶氏亦將尤崇義奉為先祖。

源流三

源於仇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子仇牧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周莊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國傳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緡公。到周莊王十五年(宋緡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軍猛將南宮萬被魯國俘虜,後來經過請求,魯國才把南宮萬放回宋國。在史籍《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南宮萬遂以局殺愍公於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後來,宋國用金錢賄賂陳國國君,陳國君主見錢眼開,又怕南宮萬之勇,遂使計讓婦人與南宮萬飲酒,待南宮萬醉了,以皮革裹之緊縛後歸於宋國。回到宋國後,宋國人亂刀相向,把南宮萬剁成了肉醬。

此事件之後,仇牧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仇氏。在春秋戰國時期,“仇”與“尤”二字音義相通,都是怨忿之義,因此亦有稱尤氏者,讀音作qíu(ㄑㄧㄡˊ),今讀作yóu(ㄧㄡˊ)亦可。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烏魯特蒙古猷佳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猷佳氏,世居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ogiya Hala。

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猷佳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流五

源於回族,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尤氏,大多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中經名的首音,元、明兩朝時期多取其首音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尤氏。如尤素夫、尤素甫、尤權思等。

回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流六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猷格理氏,滿語為Yioger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⑵.滿族佑祜魯氏,滿語為Iohulu Hala,世居英額(今遼寧清原)、嘉木湖(今遼寧新賓)、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松花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後多冠漢姓為尤氏、佑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流七

源於赫哲族,出自黑龍江赫哲族尤可勒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尼堪姓》記載:赫哲族尤可勒氏,亦稱尤克熱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kre Hala。赫哲族、滿族尤可勒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流八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高山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尤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尤氏,世代相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