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意義

在閱讀百萬字的皇皇鉅著《平凡的世界》過程中,我被路遙那現實主義筆法之下的人物和故事所深深吸引和震撼。一個有內涵的、深邃的故事不是文學家無病呻吟出來的,而是作者在對生活最深切的體會中娓娓道來的。路遙是共和國之子,他出生於1949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成長於七八十年代,他對那個年代的苦難和社會的深刻變化有著最深切地體會,我想這種體會不是讀者所能全部理解和感受的。

小說主要描述了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黃土高原農村的變遷和發展。其中交織著政治、經濟、文化、習俗以及永遠不變的主題——愛情。這一段歷史絕對不能從小說本身孤立地去看待,路遙以一種隱形的手法闡明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斷變化和成長。在筆者看來,路遙選取黃土地作為背景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個陝西人,更是要說明中國的文明是黃土文明,中華文明誕生於黃河中游地區,這一地區見證了整個中國文明的興衰和發展。這個地方正如滿是溝壑的黃土地一樣被反覆蹂躪,但是頑強的中國人民還是一代代的傳承了下來,並且在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和偉大。我們可以從文中所描述的雙水村的變化,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的成長軌跡,以及作為配角的孫玉厚、田福軍等人的描述,他們身上都體現了中國人的韌性,正是因為這一韌性,使得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至今。

路遙還對中國的未來有著深切的憂慮和關懷,在他身上能夠感覺到中國古代士大夫身上的那種責任和天下情懷。是的,雙水村和黃原太小了,但是它們的變化正是當時整個中國變化發展的一個縮影。1976年毛澤東主席逝世,“四人幫”垮臺,1978年改革開放,這些都是小說劇情進展的必要背景,作者也在思考,中國到底該往哪兒去,中國的道路會成功嗎?作者沒有給出答案,但是也給出了答案,因為我們從主人公身上那種奮鬥拼搏、追求進步的精神中看到了中國的未來。在路遙看來,只要這種精神不滅,中國就會一直存在下去,並且會越來越好。另外,這個問題路遙也想讓時間來回答,因為整個中國的歷史就是按照這樣的邏輯的發展下去的,整個世界的歷史在無情地進化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本書叫《平凡的世界》,是因為記述的都是普通的人的生活。主角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是標準的農村人,他們的思想境界也隨著中國改革的步伐而不斷變化發展。從孫少安來說,他的想法就是維護整個家族,扛起整個家族的重任,儘管和父親分了家,但是這種想法始終沒有改變。他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他也沒有像他的弟弟那樣走出雙水村,我們不能苛求於他,因為他正是一個平凡的孫少安,他在家鄉創辦燒磚場並不能改變他的平凡,但是這也正體現了他的偉大,偉大往往就寓於平凡之中。他的弟弟孫少平一心想走出雙水村,堅決不同意和他哥哥回來辦磚廠,但是他在外面又能做什麼呢?先是做最苦最累的小工,後來又幹很危險的挖煤工人,但是他並沒有氣餒,相反他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因為他的思想終於能夠在更廣闊的大地上馳騁了。在我看來,這也是路遙的一個隱喻,近代中國所人經歷的恰恰就和孫少平一樣,但是麵包終會有的,近代中國仁人志士以及無數的中國普通老百姓始終沒有對生活絕望過,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始終在為夢想而努力奮鬥,孫少平就是一個縮影。

保爾柯察金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是的,那麼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路遙“平凡的世界”描述的其實是不平凡——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