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邦廢立太子看背後的權力鬥爭

史書上記載漢高祖劉邦有意廢太子而改立趙王如意,呂后逼張良獻計: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劉邦在一次飲宴中看到商山四皓跟隨太子左右,終於劉邦放棄了廢立太子的想法。從一介布衣一路走到開國皇帝的劉邦,會因為這個原因放棄自己的想法嗎?

從劉邦廢立太子看背後的權力鬥爭

劉邦想廢太子,絕對不是簡單的因為趙王像我(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封為趙王)

劉邦起兵反秦,秦滅後又與楚王項羽爭奪天下,一路走來可以說是過程曲折,九死一生。等自己好不容易坐上皇帝的位子,驚奇地發現呂后的權勢也隨著自己水漲船高,而太子自幼在呂后身邊長大,性子柔弱又孝順對呂后言聽計從。劉邦廢立太子的原因,是擔心他死後呂氏篡位。

劉邦開始試探蕭何、張良等人的態度,他們功勞最高,在諸位大臣中很有威望,只要他們同意了,其他人都不足慮。

從劉邦廢立太子看背後的權力鬥爭

蕭何在廢立太子的事情上態度如何,史料並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其他地方看出來。劉邦病重的時候呂后問政:你百年之後,如果蕭相國也過世了,誰可以接替他?劉邦說:曹參可以。而劉邦死後太子繼位,蕭何繼續做相國,蕭何死後曹參接替。從這裡我們看出呂后對蕭何和曹參是滿意的,那蕭何和曹參對劉邦廢立太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劉邦死後,呂后一手遮天,不可能會讓反對太子的人繼續做相國。(劉邦徵黥布回來後,蕭何因上書建議開放上林苑,而被劉邦拘禁。極有可能是劉邦想逼迫蕭何同意廢立太子,不然不會用這麼可笑的理由拘禁蕭何)

劉邦在徵黥布後傷勢加重,回長安後在廷議時提出廢立太子,大臣們紛紛反對。張良勸諫後,劉邦不聽,張良便託病不去上朝。御史大夫周昌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作為臣子而不奉詔,這是殺頭的罪名,這話可以說是分量很重了。而太子太傅叔孫通更是極力死諫。

其實大臣們反對的原因,劉邦是知道的。呂雉隨自己從一介布衣走到現在,可以說勞苦功高。呂雉的兩個哥哥也隨自己征戰天下,其中還一個戰死了。太子仁厚並沒有大的過錯,廢長立幼本就是自古以來的大忌。

劉邦真正的想法並不能說出來,而找的藉口也實在是兒戲。在大臣們一片反對的聲音中,劉邦也只好暫時擱置下,至少表面上是。

呂后命自己的兄長脅迫張良獻計,張良順水推舟地提出一個建議: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太子,陛下見到商山四皓,自會明白人心向背。(這個脅迫二字,用得意味深長)果然,劉邦見到商山四皓以後認為太子羽翼已成,廢立太子之事已不可取。劉邦知道商山四皓不僅代表各個學派的態度,背後更是表示劉邦的心腹大臣們對此事的反對。廢立太子之事,至此告一段落。

從劉邦廢立太子看背後的權力鬥爭

​劉邦在死前不斷的誅殺異姓王的同時,大肆分封劉氏子弟,並與劉氏諸王斬白馬盟誓:非劉姓封王者,天下共擊之。

我從史書中看到這些,也不僅為劉邦敏銳的眼光感到驚奇。劉邦死後太子繼位,史稱孝惠帝。戚夫人和趙王先後被呂后殺害,呂后的暴行讓孝惠帝在仁與孝中自責不已,從此幾乎不聞政事,抑鬱而終。呂后權傾朝野,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但是遍佈天下的劉姓諸王讓她始終不敢踏出最後一步。呂后死後,周勃聯合陳平誅殺呂氏諸王,而後劉邦四子劉恆即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