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序:古人曾雲,熟讀詩書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由此,我特選了些古代詩人的作品來讀一讀、寫一寫。

若有淺薄之處,望大家見諒,不過是鄙人的喃喃自語。


題白蘋洲

唐·杜牧

山鳥飛紅帶,亭薇拆紫花。

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

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無多圭組累,終不負煙霞。


每日讀詩: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圖源網絡


註釋:1)白蘋洲:生滿蘋草的水邊小洲。蘋,水草,葉浮水面,夏秋開小白花,故稱白蘋。

2)紅帶:鳥名。練鵲的一種。馮集梧注:“《禽經》:‘帶鳥性仁。注:練鵲之類。’《湖州府志》:‘鳥之屬,有拖白練,拖赤練,噉練,皆練鵲也。’”

3)薇:花木名。又稱滿堂紅、百日紅。落葉小喬木,樹皮滑澤,夏、秋之間開花,淡紅紫色或白色,美麗可供觀賞。 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對月》詩:“去年當此夜,坐對紫薇間。”

4)溪光:指溪流的水色。宋 謝逸 《南歌子》詞:“雨洗溪光浄,風掀柳帶斜。”

5)透徹:清澈,明亮。

6)靜處:冷靜地立身處世。《晏子春秋·雜下六》:“且人何憂,靜處遠慮。”

7)圭組:玉圭與印綬。引申指爵位、官職。《晉書·張軌傳論》:“綰累葉之珪組,賦絶域之琛賨。”

8)煙霞: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夾鍾二月》:“敬想足下,優遊泉石,放曠煙霞。”


每日讀詩: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圖源網絡


試譯:遊玩那開滿著白蘋的小江洲有感而題,從遠山的深處忽然飛出幾隻練鵲,它們略過江面、拖赤練,一副怡然自得刷一下穿過了對面,看著亭臺邊長著的紫薇花正在細細分疏著自己的花朵兒,一枝爬上了亭西角、一枝則斜插過亭臺頂,像似商量好了要竊分這一亭紫薇花。在抬眼看江邊溪流的水色,許是經過夏雨的清滌,竟有些許透徹,水裡的魚兒似乎遊行在水雲之間,而此時的季節應當恰逢初秋,天色澄清、明亮,這山水間正襯得如此清華。在如此幽靜處思索不免覺得生活得這番,倒也是挺清爽、怡人的,又何必鬱悶在喧囂中聽聞那麻木的虛名、誇耀呢?這世上有多少仕途者不曾被案牘、官職所勞累,其最終都渴望、歸野于山林。

胡評:這是首詠物抒懷之詩,詩人所詠之地為白蘋洲,一個開滿著白蘋的小江洲,從描寫夏秋之際白蘋洲周圍的景色,進而抒發自己對人生、入仕的感想。首聯“山鳥飛紅帶,亭薇拆紫花。”寫近處之景,且一動一靜,畫面感很足、色彩也很鮮豔,鳥“飛”、花“拆”將鳥的姿態、顏色及紫薇花的生長、顏色都一一描畫出來,很靈活、漂亮。頷聯“溪光初透徹,秋色正清華。”則由首聯的近景投放到大背景、大時空中,此時的“溪光”、“秋色”分別用了“初”、“正”二字,以表示夏秋之變化“透徹”、“清華”,很微妙的用詞,使得讀來之人有種身臨其境之感。而頸聯“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則由景生髮感想,在寫法上為轉之處,在如此這般妙境中自然覺得生活愜意,亦表明了詩人對“喧囂”、“死誇”的不喜。尾聯“無多圭組累,終不負煙霞。”則從感想中抒發情感,不難發現詩人對“煙霞”之愛似乎多於“圭組”之名。

閒想:自然的景色常常讓人迷戀,尤其是忙碌時,若多看一眼花、多品一會茶,就覺得自己似乎也是一枝花、一盞茶。生活的閒暇寄託于山水、煙雲,是人生中最簡單的一種釋懷,然我似乎對那些隱於朝獨醒人更感興趣。


每日讀詩:靜處知生樂,喧中見死誇

圖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