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一、大豆的生長髮育

(一)大豆的一生

1.大豆的生育期與生育時期

(1)生育期。大豆從出苗到成熟所經歷的天數叫大豆的生育期。春作大豆早熟品種少於120天,中熟品種121~140天,晚熟品種多於140天;夏作大豆早熟品種少於95天,中熟品種96~110天,晚熟品種多於110天。

(2)生育時期。大豆生育期分為出苗期、幼苗分枝期、開花結莢期和鼓粒成熟期 4 個生育時期。

① 種子萌發和幼苗期。

② 幼苗分枝期。第一分枝芽形成至第一朵花出現稱為幼苗分枝期,也稱花芽分化期。

大豆主莖每個節的葉腋都有兩個腋芽,一個為枝芽,一個為花芽。一般植株基部的幾個節可由潛伏的枝芽長出1~5個分枝,中上部各節常由潛伏的花芽形成花序。分枝的多少取決於品種的遺傳性、種植密度及肥力水平。分枝對單位面積產量具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對缺苗有較強的補償能力。

③ 開花結莢期。從開始開花至開花結束為開花期。大豆進入開花期,是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階段,但仍以營養生長為主。開花期的適宜溫度是22~25℃,同時需要供給充足的礦質營養。

大豆開花、授粉、受精之後,子房膨大形成軟而小的綠色豆莢,當莢長1cm時即稱為結莢,田間有 50%的植株結莢時,稱為結莢期。豆莢的生長先是增加長度,而後是增加寬度,最後是增加厚度。

④ 鼓粒成熟期。大豆結莢後,豆粒開始長大,當豆粒達到最大體積與質量時稱為鼓粒期。以後隨環境條件的變化,植株逐漸衰老,葉片變黃脫落,種子脫水乾燥,由綠變黃,變硬,呈現本品種固有子粒的色澤和大小,莢也呈現固有的顏色,並與莢皮脫離,搖動植株,莢內有輕微響聲,即為成熟。

2.大豆的生長習性

大豆的生長習性主要是指大豆的開花習性和結莢習性。

(1)開花習性。大豆花很小,無香味,屬自花授粉農作物。開花順序因結莢習性不同而不同,有限結莢品種,由內向外、由上向下逐漸開花;無限結莢品種,由內向外、由下向上逐漸開花。

(2)結莢習性。一是有限結莢;二是無限結莢;三是亞有限結莢。有限結莢與無限結莢習性的大豆比較見表1-1。

表1-1 有限結莢與無限結莢習性的大豆比較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二)影響大豆生長髮育的因素

(1)光照。大豆是短日照作物,較長的黑夜和較短的白天能促進其生殖生長,抑制營養生長。

(2)溫度。大豆是喜溫作物,在一定溫度範圍內溫度高有利於大豆的生長和發育。

(3)水分。大豆是需水較多的作物,結莢、鼓粒期乾旱是大豆減產的重要原因。

(4)礦物質。大豆是需礦質營養數量多、種類全的作物。

(5)土壤。大豆對土壤條件的要求不很嚴格,大豆不耐酸鹼。酸性土壤不利於大豆根瘤菌的發育。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三)大豆的產量形成

1.大豆產量

大豆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株數、每株有效莢數、每莢有效粒數和百粒重四個因素構成的。

2.大豆花莢脫落與秕粒

(1)花莢脫落。大豆的花莢脫落是一個嚴重而普遍的問題,是影響大豆產量的一個主要因素,一般花莢脫落率在 40%~70%。花莢脫落高峰多出現在盛花末期至結莢初期。我國春大豆地區花莢脫落高峰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大豆區則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大豆花莢脫落的根本原因是生長髮育失調。因此,在種植技術上應滿足大豆對水分、養分的需求,創造通風透光的良好條件,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及精細田間管理,這是減少大豆花莢脫落的主要途徑。

(2)秕粒。大豆開花受精後的胚珠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時,種子發育不良而形成秕粒。

大豆秕粒產生的原因,基本上與花莢脫落的原因相似。因此,防止大豆秕粒的產生,除選用優良品種外,必須合理密植,加強後期的水、肥等田間管理,充分滿足大豆胚珠發育對外界環境條件的要求。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二、大豆的播種技術

(一)大豆良種的選擇

1.良種選擇的原則

(1)根據無霜期長短選擇;

(2)根據土壤肥力及地勢條件選擇;

(3)根據當地雨水條件選擇;

(4)根據市場需求和用途選擇。

2.大豆良種介紹

(1)中黃22;

(2)豫豆29號;

(3)齊黃29號;

(4)黑農46;

(5)綏農14號;

(6)徐豆12號。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二)大豆的播前準備

1.大豆的合理輪作

(1)大豆不宜重茬和迎茬,也不宜種在其他豆類農作物之後。主要原因是:

① 大豆在生育期間需要吸收大量的磷素和鉀素,致使土壤氮、磷比例失調。

② 重、迎茬易引起大豆病、蟲害的發生,根系分泌的酸性物質會影響微生物和根瘤菌的發育而導致減產。

因此,大豆最好與禾穀類農作物,如玉米、小麥、穀子等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2)大豆是其他農作物良好的前茬農作物。

① 大豆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土壤中氮素消耗較少,而且大豆的殘根落葉可增加土壤中的養分和有機質;

② 大豆是中耕農作物,枝葉繁茂,能抑制雜草生長,且危害大豆的病、蟲很少危害其他農作物。因此,大豆茬是土壤疏鬆,肥力較高,病、蟲害較少的好茬口,是禾穀類農作物的良好前茬。

(3)大豆的輪作方式。

① 春大豆區:“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或“大豆—穀子—玉米(高粱)”。

② 夏大豆區:夏大豆與冬小麥一年兩熟,或“冬小麥—夏大豆—春玉米(甘薯)—冬小麥”兩年三熟制。

2.精細整地

(1)春大豆區:應在秋收後及時秋翻、秋耙,翻地深度20cm左右。

(2)夏大豆區:播種期短,整地必須抓緊,在有灌溉條件和勞畜力充足的條件下,在前農作物收後,立即耙地滅茬,施用基肥,耕翻16~23cm,並進行細緻耙耮,達到土地平整、表土疏鬆,再進行播種。在勞畜力不足或乾旱地區,可鋤地或耙地滅茬,避免硬茬播種。如果耕地滅茬與搶墒早播有矛盾時,應力爭早播,出苗時再進行鋤地滅茬,達到苗早、苗全的目的。

3.種子處理

(1)精選種子。在播種前進行種子精選是保證全苗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粒選機精選或人工挑選,以提高種子的田間出苗率。

(2)根瘤菌接種。第一次種大豆的地塊,進行根瘤菌接種,有明顯的增產效果。方法是:將根瘤菌劑倒入為種子重量1%的清水中,攪拌均勻後,將菌液噴灑在種子上,充分攪拌,陰乾後播種。根瘤菌接種的種子不可再用藥劑拌種。

(3)鉬酸銨拌種。大豆施鉬是一項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可採用拌種和生長期噴灑的方法進行。一般每50kg種子用鉬酸銨20~30g,製成1%~2%的鉬酸銨溶液,邊噴灑邊攪拌均勻,陰乾後播種。鉬酸銨拌種陰乾後也可進行其他藥劑拌種。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三)大豆播種

1.適期播種

決定春大豆播種期的主導因素是溫度,一般當5cm深處土溫達到10~12℃時為播種適期。決定夏大豆播種期的主導因素是前茬農作物的收穫期,前茬農作物收穫後,播種越早越好。

2.播種方法

一般有點播、條播、扣種等方法。

(1)點播。它是選粒下種、定株種植的一種精量播種的高產栽培方法。這種方法能達到下種均勻、出苗整齊、植株分佈合理、節省種子、幼苗生長健壯的目的。

(2)條播。在翻整地的基礎上,用播種機進行條播,機械條播一般採用平播後起壟或隨播隨起壟。夏播大豆區普遍採用條播,開溝、播種、覆土結合在一起,有利搶墒、提高工效。條播種子直接落在溼土裡,播深一致,種子分佈均勻,出苗整齊,進度快,能保證大面積適時播種。

(3)扣種。

3.播種量和播種深度

一般條件下大豆每 667m2播種量為 2~5kg,多的可達 7~9kg,少的為 3~3.5kg。北方春大豆區精量點播每667m2用種2.7kg左右,條播每667m2用種4.3kg左右。

大豆的覆土深度對出苗影響很大,應根據種粒大小、土質、墒情而定。一般以4~5cm為宜。夏大豆播種至出苗溫度較高,應適當深播厚蓋,以保墒、保出苗。

4.施用種肥

種肥以優質有機肥混入速效的氮、磷、鉀為宜。種肥單獨施用時,每 667m2施磷酸二銨8~10kg、硫酸鉀 2.7~3.3kg 為宜。種肥的施用方法因播種方法而定。扣種和翻後打壟種,在破茬後和打壟前施入;機械條播隨播種機播種施入。人工條播施種肥,要注意肥、種的隔離,以防燒種。

5.合理密植

(1)合理密植的原則。合理密植應根據土壤類型、肥力高低、氣候條件、品種特性及播種期早晚等確定適宜的種植密度。凡土壤肥沃,肥、水條件高,晚熟類型的品種,春播條件下種植密度應小些,反之應密些。

(2)合理密植的幅度。北方春大豆區多采取 50~60cm 的行距,每 667m2保苗株數 1.1萬~1.7萬。夏大豆區多采取40~50cm的行距,留苗每667m2 1.5萬~2.0萬株。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三、大豆的田間管理技術

(一)出苗期的管理技術

1.生育特點

種子吸水膨脹,子葉出土變綠,具有光合能力。

2.主攻目標

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地溫,鬆土保墒,促進大豆出苗快,出苗齊,防草荒。

3.田間管理

(1)鬆土;

(2)化學除草;

(3)防治蠐螬。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二)幼苗分枝期的管理技術

1.生育特點

幼苗期主根下扎,側根數量增加很快,複葉出現,根瘤開始形成,根部吸水、吸肥能力增強,對土壤溼度和溫度敏感。分枝期腋芽開始形成分枝,主莖變粗、伸長,主莖和分枝上花芽開始分化,根瘤菌已具有固氮能力。此期是決定整個生育期植株強壯與否、分枝和開花多少的關鍵時期,與產量高低有密切關係。

2.主攻目標

髮根壯苗,促進分枝和花芽分化。

3.田間管理技術

(1)診斷苗情,分類管理。苗期壯苗的長相是:地上部幼莖粗壯,節間長度適中,葉小而厚,葉色濃綠;地下部主根發達,側根多,根系強大。

分枝期壯苗的長相是:根系發達,根瘤多,莖稈粗壯,節間短,分枝多,葉片厚、色濃綠。

(2)及時補種,適時間苗。

(3)中耕培土除草。一般當幼苗出土、子葉展平後進行第一次中耕,深約3cm;3葉期進行第二次中耕,深約5cm;封行前進行第三次中耕。除草劑噴藥適期一般應在雜草3~5葉期,大豆1~2複葉期進行。

(4)看苗追肥、灌水。一般每667m2追施硝酸銨5.0~7.7kg、過磷酸鈣7.3~14.7kg。分枝期如遇土壤水分不足,應進行合理灌溉,以促進花芽分化。

(5)防治病、蟲害。此期主要病、蟲害有花葉病、孢囊線蟲病,達到防治指標時,要及時進行防治。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三)開花結莢期的管理技術

1.生育特點

開花結莢期是大豆生育最旺盛的時期,葉面積指數最大。花芽不斷分化成花蕾,花蕾開放後形成幼莢。此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但以形成較多的花莢為主,對光照、水分、養分有強烈的要求。

2.主攻目標

在培育壯苗、促進花芽分化的基礎上,生長穩健,促進多開花、多結莢,增花保莢、減少花莢脫落。

3.田間管理技術

(1)巧追花莢肥。沒有脫肥現象的地塊可不追花莢肥,以防徒長倒伏。土壤肥力低、長勢弱的地塊可結合鏟趟進行根際或根外追肥。根際追肥可將化肥施於植株旁3cm處,隨即中耕培土,蓋嚴肥料,一般每667m2施硝酸銨5.0~7.7kg。根外葉面噴灑可用5%~10%的氮、磷、鉀混合液,或結莢初期每667m2用尿素1.0kg加磷酸二氫鉀0.1kg,兌水50kg葉面噴霧。

(2)灌花莢水。大豆開花結莢期是灌水的關鍵時期。灌水多采用溝灌、小畦灌或有條件而進行的噴灌。在搞好灌溉的同時,應注意排澇。

(3)清除田間大草。大豆結莢前期,拔除中耕遺留下的大草,以利通風透光,減少土壤養分消耗,促進早熟增產。

(4)摘心打底葉。水、肥充足或生育後期多雨年份,無限結莢習性品種和間作地塊大豆易徒長倒伏。摘心可以控制營養生長,有利於增花保莢、防倒伏。摘心在盛花期或近開花終了時進行,摘去莖頂端2cm左右即可。有限結莢品種不宜摘心。

(5)防治病、蟲害。此期大豆主要害蟲有蚜蟲、食心蟲、豆莢螟,病害主要有孢囊線蟲病、根腐病等,在這些病、蟲害中以食心蟲、豆莢螟危害較重。

① 豆莢螟的防治。選用抗蟲品種;合理輪作;利用赤眼蜂滅卵,即在成蟲產卵盛期每667m2放赤眼蜂2萬~3萬頭;化學防治,每667m2用2.5%的敵殺死乳油25~30mL,或2.5%的功夫乳油20mL,或20%的殺滅菊酯乳油15~20mL,或50%的辛硫磷乳油75mL,兌水50kg噴霧。對豆莢螟的防治應在成蟲盛發期或卵孵化盛期前施藥。

② 食心蟲的防治。選用抗蟲品種;合理輪作;適當調整播期,使結莢期避開成蟲產卵高峰期;利用赤眼蜂進行生物防治。在化學防治上可用敵敵畏燻殺成蟲;幼蟲孵化盛期噴 25%的快殺靈乳油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每667m2 50kg噴霧。

③ 胞囊線蟲病的防治。選用抗病品種;與禾穀類農作物實行3~5年輪作;化學防治時,土壤施藥用80%的二溴氯丙烷,每667m2用藥1~1.5kg,對水75kg,然後均勻施於溝內,溝深20cm,溝距按大豆行距,施藥後將溝覆土踏實,隔10~15天在原藥溝中播種。或用10%的涕滅威顆粒劑每667m2 施2.5~3.5kg,於播種時結合深施肥料施於大豆種子下。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四)鼓粒成熟期的管理技術

1.生育特點

營養生長逐漸停止,根系逐漸死亡,葉片變黃脫落;而生殖生長仍旺盛進行,子粒逐漸膨大,是大豆乾物質積累最多的時期。成熟期主要是子粒脫水乾燥、變硬,呈現出本品種固有子粒色澤和種粒大小,並與莢皮脫離。

2.主攻目標

保葉、保根,延長葉和根的功能期,促進養分向子粒轉移,使子粒飽滿,增加粒重,促進成熟。

3.管理技術

(1)根外追肥。每667m2噴施尿素100g,過磷酸鈣20g,硼酸2.5g,兌水5kg,可起到增莢、增粒、增重的作用。

(2)合理灌溉。鼓粒前期遇旱要灌鼓粒水。鼓粒後期注意防澇,儘量減少土壤水分,促進黃莢早熟。

(3)防治病、蟲害。此期主要蟲害是食心蟲和豆莢螟。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五)收穫與儲藏

(1)人工收穫和機械分段收穫應在黃熟末期進行,此時葉已大部分脫落,莖和莢全變為黃褐色,子粒歸圓與莢殼脫離,呈現品種固有色澤,搖動植株有響聲。

(2)機械聯合收割應在完熟初期進行,此時葉已全部脫落,莖莢和子粒都呈現出品種固有色澤,子粒變硬,搖動植株發出清脆響聲。

(3)儲藏前必須充分晾曬,含水量達12%以下時方可入倉儲藏。儲藏溫度保持為2~10℃,同時注意倉內溫度的變化,並定期檢查。

大豆良種選擇的原則,大豆開花結莢期的生育特點、及田間管理技術

四、大豆窄行密植生產技術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生產技術是在引進、消化國外平作窄行密植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北方的自然特點、生產條件,探索出來的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其核心是選擇矮稈或半矮稈品種,縮小行距,增加密度,包括平作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三種模式。在目前的條件下,平作窄行密植適宜於機械化水平高、除草技術好、地多人少的地區;大壟窄行密植適宜於熱量資源較為豐富、土壤肥力較高、栽培管理較為細緻的地區;小壟窄行密植較適宜於土壤肥力低和較為冷涼的地區。其技術要點如下。

一是選用矮稈、半矮稈抗倒伏品種及其他適合窄行密植的品種。

二是窄行密植需要良好的土壤耕層條件。採取平作窄行密植時,在生育期間要進行鏟趟,以增溫並增強防旱、抗澇等能力,它要求有一個良好的土壤耕層條件,要達到耕層深厚、地表平整、土壤細碎。採取大壟窄行密植時,由於壟上增加了行數,給機械播種增加了難度,所以對整地要求比常規壟作更加嚴格,不僅要求耕層深厚,而且壟上表土還要平整、地淨、土壤細碎。

三是增加肥料投入。窄行密植要實現高產,必須增加肥料的投入併合理施用。首先是增施農家肥,中等肥力地塊的施用量為每667m2 1500kg以上,化肥要氮、磷、鉀搭配,施用量要較常規壟作增加15%以上,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還要因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四是搞好化學除草。由於窄行密植生育期間田間作業困難,因此必須搞好播前或播後苗前的化學除草。要根據當地的雜草群落,選擇效果好、汙染小的除草劑,嚴格操作,實現一次性的徹底除草,以防草荒。

五是選用適合的播種機械進行精量播種。播種行距為15~30cm。平作窄行密植播種可採用24行播種機,也可採用由小四輪驅動的其他精量點播機。大壟窄行密植,機械壟上按行等距精量播種,三壟變二壟的壟距為90~105cm的大壟,用壟上四行播種機進行播種;二壟變一壟的壟距為120~140cm的大壟,用大壟窄行專用播種機播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