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遙感、紅外輻射、物聯網監控……成都今年將把這些硬核“黑科技”運用於秸稈禁燒

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傳感器、紅外輻射監控……這些聽起來很硬核的“黑科技”,今年將運用到秸稈禁燒工作中,這是小錦今日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的。據悉,今年我市將進一步加強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力度,確保“不見煙霧,不見火光,不見黑斑”,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以上。


在成都市大氣 水 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 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實施方案》中,小錦看到,除了廣大的農村地區,今年我市還加強對中心城區徵而未用地、河渠灘塗地、城市上風方向、機場航空通道、 重點旅遊通道、鐵路沿線、高速公路及國省幹線公路沿線、與相鄰市交界及區(市)縣之間區域和重大活動期間的督查,創新巡查方式,加大巡查力度,實現禁燒監控“立體化”,做到時間上不留空檔,空間上不留死角。


同時,我市還將加大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廣田邊地角堆漚還田、機械化粉碎還田、免耕沃土還田、作食用菌基料、生物質燃料等成熟技術,對納入四川省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範圍的秸稈綜合利用機械, 按照中央、省級相關政策試行敞開補貼,在中央資金補貼30%的 基礎上,市級財政累加補貼20%,達到50%;對年度規模化利用市域內農作物秸稈(含果樹枝條)達到1000 噸及以上的經營主體,給予每噸100元的補貼。


為了確保禁燒目標落實到位,各區(市)縣將採取領導帶班,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組建巡查隊晝夜巡查,嚴查重處今年的“第一把火”,對“第一把火”所在區(市)縣進行全市通報,並納入秸稈工作年終考核。對糧食規模經營業主在其流轉經營的土地上露天焚燒秸稈的,取消其享受有關政策性獎勵或補助的資格。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陳泳 編輯 楊華春 校對 李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