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今天是“大寒”。“小寒大寒凍成一團”,這是全國大部分地區一年裡的最冷時期,也是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高發期。

《授時通考》引《三禮義宗》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所以“大寒”是全年中寒氣最重的節氣,應注意防風禦寒。

大寒過後,正是冬季轉春季的過渡期,日常飲食起居應由“冬藏”轉為“春生”。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食宜溫

中醫有“寒者溫之”的原則,認為溫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雞肉、豬腰等,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能夠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非常適合冬季食用。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講到:“三九溫補食藥療,固腎養心羊肉嘗”,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藥羊肉湯、羊肉羹、當歸山雞湯等,都是此時溫補的佳品。

現代醫學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在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基礎。但補的同時別忘了,中醫還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蘿蔔性涼,有生津化痰、消食和胃之效,燉肉時不妨加幾塊蘿蔔,或搭配素炒蘿蔔絲、蒸蘿蔔糕等食用,可以防止冬季進補太過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從五行與五臟、季節的對應關係來說,腎應冬,屬水,主藏,所以“冬季養腎”是養生的基本認識,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大多能入腎臟,是冬季養腎的首選食物。此外,核桃、桂圓、栗子等堅果類食品也是冬季益腎佳品。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睡宜早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草木凋零,動植物多處於冬眠狀態來養精蓄銳,為來年的生長做準備。為了順應冬藏,人們在起居上也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陽氣的潛藏。正如《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點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之,則容易耗損陰精,傷及腎臟,甚至有折損壽命之虞。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動宜慢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體也應順應自然界特點而適當減少活動,做事“慢半拍”,以免擾動陽氣。

此時的鍛鍊要有節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議大家選擇一些舒緩的運動,比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起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切不可追求大汗淋漓,導致陽氣外洩。此外,運動儘量選擇在白天、陽光充足時進行,並應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頭宜暖

大寒節氣,天寒地凍,寒邪侵人,易使人體氣血流行不暢,血脈筋脈拘急,所以冬季是腦血栓、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保暖也就變得異常重要。

中醫認為,頭是各條陽經會聚之處,心為陽髒貫通胸背,寒易從腳而生,因此,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年老陽氣弱者更應注意。出門應戴好帽子,避免溼發出門,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選擇舒適保暖性能好的鞋子,並經常用熱水泡腳。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心宜平

冬季白天短而夜間長,寒冷的天氣、呼嘯的北風、頻發的霧霾,常會讓人們的心情受到影響,引發失落、沮喪等情緒,甚至患上抑鬱症。

因此,此節氣中要注意積極調節自己的心態,節制喜怒,多聽音樂,參加娛樂活動,積極樂觀地面對寒冷的天氣變化。還要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

今日“大寒”,最冷的天這麼養生就對了!

本文節選自生命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