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超,你會想到什麼?為什麼?

東2468


風雨飄搖中的——遼足!

遼足,曾經的王者,第一個奪得亞俱杯的中國球隊,風靡一時的十連冠,讓國內所有球隊都聞風喪膽,所向披靡根本沒有對手,哪怕是在亞洲也是一樣。


就是這樣的一支王者之師,現如今卻到了解散的地步,想想都可惜,要知道現如今中超聯賽中的球員遼寧籍的球員不在少數,並且知名度還非常的高。就說恆大隊吧,鄭智、于漢超都是從遼寧青年隊又出去的,現如今也是球隊的主力,甚至國家隊也少不了的。北京隊中也有遼寧球員,胡延強這個中場球員也是在北京踢的有聲有色。


如果看看輝煌時期的遼足那真是人才濟濟,唐堯東、馬琳、傅玉斌、高峰、孫賢陸、莊毅、於明等等,哪個不是響噹噹的人物,遼小虎一代的天驕之子,張玉寧、曲聖卿、李金羽、肇俊哲,哪個不是球迷的偶像,所以遼足那真是可惜呀,到如今的地步,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了。看看國家隊的主帥位置還是我們的——鐵子呢!難道就不能有企業拯救一下嗎?

捨不得、可惜,難過,這就是我們遼寧人目前的心情,所以一提到中國足球就會想起那個曾經無比輝煌、陽光帥氣的遼足!


劉夏天


那個記者採訪球迷,說大家不捨的離開球場

球迷分分鐘打臉


潘哥告訴你


關鍵詞一:有錢

以至於坊間都流傳中超是“人傻錢多”,的確如此,中超平均年薪700萬人民幣,位居全球體育聯盟第十位,第六大聯賽可非浪得虛名,當然,主要原因是一些國外大牌球星的拉動,胡爾克、奧斯卡、拉維奇、特維斯、特謝拉、維特塞爾等球星,年收入都是千萬歐元級別。提到中超,第一印象就是錢多,瘋狂砸錢給外援,金元政策,U23天價轉會費,這些都是中超的虛假繁榮,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走向市場化,職業化,脫離足協體制,泡沫也將破滅。

關鍵詞二:虧損

我們常常看到企業年報,廣州恆大俱樂部發布了2019年的年報。年報顯示,恆大去年的總收入為9.489億元,營業收入為7.82億元,總成本28.9億元,俱樂部2019年的總虧損達到了19.4億元。那麼有人會問,企業投資難道真的人傻錢多?精明的馬雲王健林許家印會傻乎乎的燒錢?恆大一年的廣告費至少10億,投資足球意味著知名度,八冠王,亞冠,世俱杯,恆大可謂知名度打響全世界,要知道,全球球迷超過16億,國內恆大房產銷售額的提升基本無視俱樂部虧損。正如足球皇帝貝肯鮑爾曾說過的一句話:“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

關鍵詞三、新政

中超近幾年除了折騰就是折騰,不遵循足球發現基本規律,什麼U23政策,看似飲鴆止渴,亞洲盃上三戰皆墨,一球未進,早早出局。一拍大腿,想起來俱樂部抽調各級國足踢中超、中甲、中乙。真可謂驚為天人,令人拍案叫絕,天海俱樂部准入問題拖了又拖,背後定有高人指點。不知道未來的日子還有多少這樣的所謂改革,校園足球不是足球操,難道會足球操了就代表有了足球人口,有了金字塔基了嗎?簡直啼笑皆非。

吐槽了這麼多,我想大部分人還是心懷希望的,也是期盼中超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正面的第一印象,畢竟自家的聯賽只有自己愛,還是那句話,虐我千百遍,仍似初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