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之尊等一些常見成語都出自哪裡?

平常我們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人們把古代的皇帝稱為九五之尊。你知道為什麼會把古代的皇帝稱為九五之尊嗎?九五之尊這個成語又是出自什麼地方呢?其實這個成語出自《易經·乾卦》。《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易經》64卦中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天,而皇帝又自認為是"天子",所以乾卦,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所以,就用"九五"來表示帝王。

九五之尊等一些常見成語都出自哪裡?

那除了九五之尊這個成語,還有哪些成語出自《易經》呢?自強不息,出自《易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若想強大自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厚德載物,出自《易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九五之尊等一些常見成語都出自哪裡?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出自《易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餘慶:遺留福澤。舊時指經常行善的人家,一定會給子孫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謂善有善報。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像鋒利的刀劍一樣能斬斷銅鐵,後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喻指緊密團結,力量無敵。現在我們經常說的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九五之尊等一些常見成語都出自哪裡?

其實不止有成語,有好多二字詞語也是出自《易經》。文明--出自《易傳》"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和平--出自《易傳》"聖人感人心天下和平"。變通--出自《易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聰明--出自《易傳》"古人之聰明睿智,神武而不殺夫者"。鼓舞--出自《易傳》"鼓之舞以盡神"。

其實,《易經》中的文化博大精深,內容也包羅萬象,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好多成語都是來自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