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會取代書籍文學作品嗎?

總之別煩我


  • 我認為不可能。
  • 影視作品是一種藝術形式,裡面會參雜著 藝術的成分,尤其是歷史類,不可完全相信影視作品。
  • 並且影視劇作品沒有書籍表現得的細膩,無論是場景,人物的性格還是情節的發展,影視作品很難展現出書上描寫的意境。
  • 說到這就又得談到演員的演技了,書中原文有些精髓的地方可不是隨便哪個演員能詮釋好的。舉例來說,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寫的出神入化,人物性格鮮明,有幾部都被翻拍過,甚至是很多次,可為什麼有的被稱為經典,有的被稱為毀經典呢?
  • 所以,影視作品是不會取代書籍文學的。


娛心悅目K


你好,我是小馬是半仙,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

首先 ,影視作品是不會取代書籍文學作品的。在此,希望您聽一聽我的觀點。



書籍給我們更多的想象空間

大多數的作者在寫作時,都會對裡面的人物形象很大力度的塑造。特別是在人物的心理情感方面。

小說本就來源於生活,這是作者對於生活中事情的藝術創作。用文字來賦予某一些事件,某一段生活以意義空間,那些文字通過巧妙的組合,排列,顛倒運用,在感官刺激和想象發揮上具有令人震撼的效果。而電影是對文字的再模仿,它反映出來的東西,可以是優秀的,感人的,偉大的,但對文字的意境絕對是有損耗的。

影視作品只能複製文字,不能複製意境。

嚴歌苓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作家,她的小說視覺感畫面感極強,情節性也高。

“適應了黑暗之後,能看見通鋪上一排腦袋。腦袋們輕微地動著。那些貌似靜止的腦袋裡面恰恰在大動,翻騰的腦漿子拍擊著腦殼,把念頭撒入長夜。滿屋子都是這些腦袋放出的念頭。念頭在黑暗中熟門熟路地找到了別人私藏的食物。每一份念頭都是一個獵手,他人的私藏都是獵物。”

這些話電視該怎麼拍?這些腦漿子?腦殼放出的念頭怎麼解釋?

書籍給我們帶來更深的思考

想必大家都知道紅學。紅學,即研究《紅樓夢》的學問,橫跨文學、哲學、史學、經濟學、心理學、中醫藥學等多個學科。

大家也都知道87年版的紅樓夢排的極好,人物的選角,妝容,性格塑造都是極好的。自此之後再多的版本也沒有超過87年紅樓夢,可是卻鮮少有人研究。大家很簡單就可以想到為什麼。

相比於影視,書籍給我們的思考會更多。

大家都說,好的書籍常讀常新。就是這個道理。在書本中的許多歷史背景,建築描述,人物心理描寫,都是影視劇無法照搬的。

大家知道的四大名著,都被多次翻拍。所看到的各種各樣的金庸,古龍小說翻拍的電視劇,還有瓊瑤的一些言情劇。到現在的芳華等作品。都是書籍翻拍的電視劇。還有前幾年爆火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小說改編。

國外的更是數不勝數。東野圭吾的小說被各個國家翻拍成電影,電視劇。

電視劇還有重播好多次到現在也會被大家頻繁提起的甄嬛傳,如懿傳等。

書籍比起影視劇來說,它更真實,更貼近於生活,大家就容易在這樣的電視裡找到共鳴。而相反的,作為影視編劇,如果過於假大空,寫的東西脫離現實,那麼可想而知作品也不會有太多人的喜愛。

書籍文學是作者的心裡寄託

從作者的角度來說,不是所有的作者都是為了劇本為了故事而寫作。大多數的作者寫作更多的是為了寄託和發洩。寫作是作者們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經歷的多種多樣的事情,心裡攢著無數的情感,不會有人無時無刻的願意傾聽你,而這個時候,文字是最有力量的表達。

書籍也就是給我們讀者溝通,傾訴的好地方。大家也可以在書中找到更多共鳴。

書裡面塑造的各個人物形象,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總有一個角色會和自己產生共鳴。而這些細膩的情感刻畫,這些複雜的心理,都是影視劇無法傳達給我們的。


影視作品和書籍文學不過像個雙胞胎,他們身上流淌的血脈相近,卻無法讓其中一個生命代替另一個活著。

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喜歡的話不妨關注我,您的每一個贊都是對我最大的認可和鼓勵。


小馬是半仙


我非常肯定地告訴你:絕對不會。

不唯如此 ,相反的,書籍文學作品將慢慢地迴歸到大眾生活中來。現在是多媒體時代、流媒體時代和融媒體時代,影視作品可以在各種媒體終端呈現。人們看影視作品的時間不再侷限於客廳和臥室,而是和讀書一樣變得隨時隨地,那為什麼我還要回答你覺對不會取代文學作品書籍呢?有一下兩方面理由。

第一,一部文學作品可以有一百個影視劇,而這些新拍質量有良莠不齊,人們很難通過一部電視劇去真正瞭解一部書的價值,即便是改編相當成功的電視劇也不可能取代原著,只能是原著的其中一種呈現方式,而原著還可以有另外99種呈現。

第二,文學作品裡是有文字章節展現的,而影視劇只是靠臺詞加上肢體外形來呈現,所以從文化上講,影視劇相比文學書籍先天缺少文化元素。

舉一個例子,全國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是公認的經典了吧,但是任何一個人包括導演在內絕不敢更不會說她/他的電視劇可以取代原著書籍,這種不敢不會是發自導演內心裡的。以上說的是由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這這樣的情況,那單純的影視劇和文學作品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就更談不上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