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據研究,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扺抗力也相對增加。運動達到心跳加速即可,不可太過劇烈。晚餐後適宜散步。長期堅持即可強健自身體格,達到養生的目的。

養生之道: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選擇適合自己的的運動方式很關鍵!

按年齡選擇運動方式

20歲年齡段,因為身體既強壯又靈活,所以適合做強度運動,應以加強力量的運動為主,通過全身性的鍛鍊,提高心搏能力、反應能力及柔韌性。

30歲年齡段。要有目的地鍛鍊身體的柔韌性、提高肌肉的伸展力,可做些器械練習。

40歲年齡段。要注意保持體形,運動量不宜過大,鍛鍊的重點應放在腹部、大腿上,可做些啞鈴操、仰臥起坐練習,以減緩肌肉的松馳。

50歲年齡段。要多做增強背肌的練習,防止脊椎變形和椎間盤損傷。運動時要循序漸進,切忌一次性運動量過大。

60歲以上。要進行小運動量的鍛鍊,不適宜快速的力量練習,平時可進行慢步、退步走等比較平和的運動。

養生之道: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適合一般人的運動方式

走路:快步走或慢跑30分鐘,讓身體慢慢流汗,可增進心肺功能及提高免疫力。

騎車:騎自行車感覺有些喘,但不要喘到不能說話,運動維持30-40分鐘即可。

做操:健美操、廣場舞、瑜伽等,這幾種運動之設計是針對心臟、肺臟功能增進為目的,對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有很好的幫助。

養生之道: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運動後的”五不宜”

不宜立即吸菸:運動後馬上吸菸會減少細胞含氧量,導致產生胸悶、氣喘、乏力等症狀。

不宜馬上洗浴:運動後馬上洗浴,會引起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如果驟然降溫,可導致神經系統失調,誘發疾病。

不宜暴飲冷飲:運動後出汗較多,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吞下大量的冷飲或暴飲,容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痛、腹瀉。

不宜蹲坐休息:運動後馬上蹲下休息不利於下肢血液迴流,影響血液循環,容易增加肌體的疲勞。

不宜體溫烘衣:運動後因出汗衣服溼漬,此時切不可懶於洗換,而是借體溫烘乾衣服,人體軀幹內臟是“要害機關”,容易受涼。

養生之道: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