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背楚助汉竟封侯

项伯背楚助汉竟封侯

项伯其人

项伯,名缠,字伯,是项羽的叔叔。早年任楚左尹,秦朝时候因怒而杀人,知道自己被抓必死,便逃亡下邳。正好碰见在博浪沙暗杀秦始皇不成而逃亡下邳的张良,张良帮他藏匿躲过追捕,最终得以幸免。后多次助刘邦度过险关,最后汉朝成立时被封为射阳侯。

项伯背楚助汉竟封侯

三次助汉

在史书中,项伯共有三次帮助刘邦度过难关,每一次都是很关键,或扭转战局,或救其性命。让我们看看哪三次。

第一次是说服项羽罢兵止攻。楚怀王廷上相约,先入咸阳者为王,项羽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能力超群、兵强马壮,为王非自己莫属,然而却让刘邦一路先入咸阳城,接受秦王子婴头投降,后派兵扼守函谷关。项羽闻之攻破函谷关,与刘邦对峙霸上,决定血洗屠城,斩杀刘邦。项伯听闻后,连夜跑到刘邦营中找到张良,将消息告知张良,要其快些逃跑。奈何张良却报知刘邦,在张良、刘邦的感情攻势下,项伯答应回去劝说项羽罢兵止戈,结果当然是说服了项羽。第二次是鸿门宴上舞剑救沛公。历史中鼎鼎大名的鸿门宴,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席间杀刘邦,项羽却不愿下手。范增便找项庄表演舞剑,伺机刺杀刘邦。项伯看情况不妙,也来舞剑,以身保护刘邦。第三次是说服项羽加封汉中。项羽毁怀王之约,欲封刘邦巴蜀之地。又是这个项伯,提前知道消息立即告诉了刘邦。刘邦、张良让项伯代为运作,劝项羽把关中之地加封给刘邦,项羽竟然答应了。

第一次项伯助刘邦免于全军覆没,第二次帮助刘邦免于身死席间,第三次促成休养生息、养兵蓄锐最后夺取天下。可见项伯是功不可没,在关键节点做了关键事情。

项伯背楚助汉竟封侯

原因分析

项伯身为楚军中人,又是项羽叔叔,竟然作出背楚助汉的事情,确实让人想不通。为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此行事,史书中只是说为报张良救命之恩,其他并无多言。但细细推敲却不能服众。我个人意见如下。

报恩说。史书中报张良恩之说,经不起推敲。在那个年代,烽烟四起,群雄逐鹿,刘邦虽然势力不小,但从个人勇力到兵马之强皆不如项羽,一次大的战斗就有可能将刘邦斩杀殆尽,如欲报恩大且可以向项羽求情,在战斗中不要杀死张良,保全其性命,为什么却要多次保护死敌刘邦呢?

离心说。也有可能是项羽对项伯不信任,导致项伯在楚营中不得志,心里早就对项羽不满,借机背叛。但是为什么只要是项伯劝说项羽,便一劝就有效呢?甚至连范增的意见都不听。

审势说。也有可能是项伯觉得刘邦必将胜利,项羽必败,但是当时势力和局势是对项羽有力,如果不是项羽后来傲慢自大,灭掉刘邦应该不是特别难。难道项伯是超常智慧,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吗?

贪财说。有可能项伯贪恋钱财,但是作为项羽的叔叔,在楚营中地位很高,在封建社会他还会缺钱财吗?

押宝说。有可能是首鼠两端,两边押宝,不管谁胜自己都能够得利。便了与刘邦的婚约,但是那时候刘邦都自身难保,婚约有何用呢?难道他不怕项羽知道这件事,后果不堪设想吗?

重义说。有人说是古代人重义气,为报恩哪怕身死。但是在古代忠义二字,总是忠字排在前面,如果项伯讲义气,那他的忠在哪里?为什么背叛自己的侄儿,吃里扒外呢?为什么身在楚营心在汉呢?为什么在战争中那么多的权谋都是不义的呢?

诸多理由恐怕都经不起细细推敲。具体如何只有项伯自己知道。在我个人看来,除非项伯有承天之智,能够洞悉世间局势,料到这个沛县亭长必将王霸天下,否则就是智力堪忧,是非不明,亲疏不分,以小义而毁大忠,但却上天眷顾,敌首亲戚却能封侯,古今旷有!后者可能性更大些。

以上纯属个人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敬请赐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