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興趣是如何產生的,該如何培養?

用戶9600042341610


孩子的興趣是玩出來的。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有很多不一樣的表現,比如說喜歡看書,喜歡畫畫,喜歡玩樂高等等。

父母經常與他玩同一件事情,久而久之會把玩變成興趣了。

我自己平時習慣晚上看半小時書,寶寶會在旁邊翻閱我的書,一開始我只是看我的書,後來寶寶翻了翻書會指著書問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我會耐心跟他說,他會似懂非懂的聽,後來我就買寶寶看的圖畫書,他在我看書的時候,自己也翻看,一開始都是會問很多很多問題,我會一一解答,陪他一起看,久而久之,他自己每天都去看書了。

興趣的培養是具有時間性的,同時也需要父母的幫助才能把一件事情變成興趣。


育兒育己成長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在具體回答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興趣的概念。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從興趣的概念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興趣產生的先決條件是與該事物或活動有連接。無論是現實生活中、報紙上、網絡上,亦或其他途徑,沒有接觸就談不上想去了解、喜歡和產生興趣。孩子興趣的產生也是如此。

那為什麼孩子的興趣會不同呢?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完全相同,為什麼會是這樣呢,主要受制於先天因素和後天影響。

1、先天因素

孩子出生時並不是一張白紙。當精子與卵子結合的那一刻,就帶著各自的密碼,即我們所說的基因,孩子在母體時,母親的身體狀態和情緒會影響胎兒的生理、心理的發育,孩子出生時是否順利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這些共同導致了孩子出生時先天氣質不同,即性格不同。

孩子還在襁袍時,好動還是喜靜、睡眠需求多還是少、哭鬧聲大還是小......嬰兒的個體差異,都顯示著他們的性格差異。

性格與興趣關係密切。一般來說,好動的孩子喜歡運動類活動,而喜靜的孩子喜歡棋類等安靜的活動,睡眠需求少的孩子精力充沛,而睡眠需求多的孩子精力相對較差,同樣是好動的孩子,睡眠需求少和多,會影響孩子喜歡體力消耗大的活動還是消耗小的活動。不同的組合,影響首孩子的興趣。

2、後天環境

孩子的興趣,除了先天因素,受後天環境影響也很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1)父母的影響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父母很自然地成為孩子最初的模仿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當然包括興趣愛好。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媽媽給孩子唱兒歌,孩子也會跟著學唱,媽媽喜歡花花草草,給花澆水,孩子也會去給花澆水,爸爸喜歡看足球比賽,孩子也會跟著看,爸爸喜歡看書,孩子也會跟著看書。成年時,孩子的興趣愛好,幾乎都可以從童年時父母的興趣上找到影子。

當父母一方有不正當的興趣愛好,如酗酒、賭博等,孩子出現類似行為的可能性將比其他孩子大得多。

(2)同伴的影響

孩子長到2、3歲,有了社交的需要,同伴對他們的影響開始顯現,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增加,到青春期時增至最大。

最初的時候,同伴要去做什麼,就想跟著一起去,與興趣無關,實質就是要玩伴,一起玩。到青春期,同伴的衣著、讀什麼書、課外做什麼等等,都深深影響著孩子,可以說青春期的孩子擺脫父母的束縛,追求自我意識,同伴認同,到達了頂峰。

此時,孩子結交到喜歡看書,上進的同伴,那麼可能也會愛好學習,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孩子結交到喜歡打籃球的同伴,可能他也會去打籃球,從而愛上了打籃球。

當然,凡事有利也有弊,如果孩子結交了一些行為不端、不求上進的同伴,就可能出現打遊戲上癮、讀書興趣降低、其他活動興趣降低等影響興趣正常發展發展的現象。

怎麼培養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興趣培養,離不開父母。無論是孩子的興趣發掘、選擇、堅持,都需要父母的參與和培育。

1、興趣不等同於才藝,生活細節中培養興趣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父母把培養興趣等於上興趣班,學習才藝,但其實興趣的範圍遠超出才藝,一個人可以沒有才藝,但一定有興趣。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都沒有喜好,那不就是沒有任何思想了嗎,思想是人與其他動物的主要區別之一。

更新了觀念,我們就開拓了思路,把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作為培養孩子興趣的工具。以我家孩子為例,當他第一次提出要幫我摘菜的時候,我知道他自我意識萌芽了,於是後來每次摘菜,我就邀請他參與,逐漸告訴他菜的葉、莖、根等這些植物基本常識,他出門看到其他植物,也會一本正經的說哪是植物的葉、莖、根,對植物表現出深厚的興趣,那我們就利用各種生活裡的機會,教他植物的知識。

日常生活中的鍋、碗、瓢、盆都可以成為培養孩子興趣的工具,只要我們細心一點,多思考一點,多做一點。

2、抓住孩子發問機會,發掘孩子的興趣

孩子對這個世界有著天然的好奇心,有人稱他們為“十萬個為什麼”,在這個階段,父母就要抓住機會,重視他們的每一個問題,第一時間回答或者帶著他探討,回答不了問題可以說要再想想,後面回覆,千萬不要說“你真煩”、“你怎麼這麼多問題”這類打擊孩子的話。

孩子問得越多,思考就越多,孩子智商發育會更好。孩子問得越多的問題,就是他們越關注的問題,越感興趣的問題,從中很容易發現孩子的興趣傾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任何事情都表現出長久的興趣,那麼孩子真正的興趣,就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去觀察,去發掘,去培育,孩子的提問就是發掘的捷徑

有些父母說,已經錯過了孩子發問關鍵期,孩子現在什麼都不問了,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父母學習一些提問的技巧,適當參與孩子的活動,避免引起孩子反感,引導孩子繼續探索。

3、賦予孩子選擇權,為孩子興趣發展添動力

有些父母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希望孩子也有類似的興趣愛好,還有些父母認為某項興趣愛好更有利於孩子將來的發展,希望孩子往這方面發展,這些都是很正常的想法。父母可以把孩子往這些興趣愛好方面引導,但一定要把最終的選擇權交給孩子,因為任何興趣愛好要長期能堅持下來,最終還是孩子能從中獲得樂趣,得到孩子的認可。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是孩子所有問題的根源,

如果一個孩子學什麼都不能持續,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那一定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而賦予孩子選擇權,是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和諧親子關係的基礎。

所以,父母應該將孩子的興趣發展的選擇權交給孩子,孩子為自己的愛好負責,為自己努力,將更有動力。

4、父母支持和鼓勵,孩子興趣發展的秘密

孩子的發育特點,對自我的認識過程決定了孩子的興趣發展,不可能總是順利,沒有波折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出現退縮、急躁等負面情緒都是很正常的。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是真的不喜歡,或是累了,需要調整,還是到了瓶頸期,給予不同的支持和鼓勵。

有人說,讓孩子對某項事物保持持續興趣的最好方式是父母參與到孩子的興趣活動中,父母能與孩子同頻互動,成為孩子興趣發展道路上的同伴,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共同成長。

以上是我對“孩子的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問題的回覆,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魚媽媽日記


孩子對很多陌生的事情都會表現出好奇,這也是興趣的起點。但這可能不是真正的興趣或者說是熱愛,大部分都是三天熱度。

家長要做的就是和孩子多溝通,交流看法。家長的支持對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