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崇武半岛,位于福建泉州市惠安县,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当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大岞山被发现,崇武的历史文化故事,一直诱发着人们去解读。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戴一俊( 1531---1607 )

字惟宅,号卓峰。祖先系明初来崇武所戍守的军户,一俊聪敏异常,11岁即考上秀才,嘉靖三十一年( 1552)中举人,次年联登进士,三人试闱,文无虚发。初授南京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嘉靖四十一年( 1562)出任浙江温州知府。其时温州正处于内忧外患不断,民不聊生。一俊上任后,果断采取措施,加强备御倭寇,安定渔业生产,严办资敌奸宄,迫使倭寇退却,同时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因此,当他召离温州后,百姓自发建生祠敬奉他。

嘉靖四十三年(1564 ),他升任广东省按察司副使。广东五岭一带是黎族聚居地,民族矛盾尖锐。一俊上任后即实施“开布恩信,柔徕黎族”的政策,消除对立情绪,实现地方大治。

一俊为官清正,不阿谀权贵,结果于隆庆元年(1567 )被贬为雷州知府。他深感政治腐败,宦海险恶,即以“母思家,请告终养”,辞官回乡。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母亲去世后,他把父母合葬于县城西郊一片瓦山,自己则在旁边筑石室隐居。

一俊辞官后仍关怀故里。他出面与地方官交涉,减轻崇武渔民的赋税负担。他亲至府衙,巧求采取措施严厉打击土豪恶棍。他倡建“朝阳楼”,推动后辈好学上进。他在一片瓦岩隐居30多年,诗文著述结集为《石室藏稿》二卷问世。

一俊于万历三十五年辞世,次年乡人即在崇武建“思德祠”并立碑纪念他。戴一俊的事迹载入《泉州府志》。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戴一俊逸事1——贬免城隍爷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明代,崇武北门仓后住着一户姓戴的军籍户,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一俊。戴一俊八岁就人私塾读书。在塾馆里数他年纪最小,读书又最好,老师特别疼他。一些

不爱读书的大汉同学都恨他,就想办法来作弄他。有一天傍晚放学,三个大汉同学把戴一俊围在馆门口,硬说有一块香墨丢了,是一俊偷拿。一俊与他们争辩了很久,没办法摆脱,就招他们到城隍爷面前去卜杯,请城隍爷作诋。

去到城隍庙,那些大汉同学点了香,拿起信杯说:“城隍爷啊,戴一俊若有偷拿香墨,你就连出三信。” 当时城隍爷正在打瞌睡,没认真听清楚,以为是小孩玩耍,就真的接连给了三信。

三个大汉学生高兴得跳起来,口里喊着“戴一俊偷拿香墨” ,一齐冲出庙门回家去了。戴一俊气得差点哭出来。

当晚,他躺在床上心想:“ 这个城隍爷真太糊涂了,我明明没偷拿香墨,他竟连出三信。如此助强欺弱,让他在这里办事.岂不害人。” 他越想越气,就爬起来拿出纸笔,写上“ 城隍真不通,贬你去辽东” 。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这时,城隍爷正升堂办事,忽然一个皂隶来禀报说:“老爷,大事不好了。你刚才出杯得罪了塾馆里的戴一俊大人,他已经写好呈文,要贬你去辽东呢!”

城隍爷大惊,心想:“辽东是苦寒的地方,我哪受得了呢!"后来听皂隶说,呈文还未送去,才稍安心,就亲自到塾馆托老师代为求情。

塾馆老师夜里得了一梦,醖来后城隍爷的话还句句记得淸清楚楚,心里觉得很奇怪。第二天学生人馆后,老师就把一俊叫到面前,问他有没有说要把城隍爷贬到辽东去。一俊就把昨天的事对老师说一遍,还从书包里拿出写的那张纸给老师看。

老师看到情况跟城隍爷托梦说的一样,心想这孩子说不定日后真会当大官呢!他心里这样想.口里却严肃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口出狂言。” 一俊说:“ 那是学生一时说气话,如有不当我就把它烧掉。” 老师忙说:“ 不成不成,还是把意思改过来。”

一俊想了想就拿起笔来,把“ 贬” 字涂掠,写上“免” 字。老师见他这样聪明.更加相信他日后会大有前途。老师把戴一俊写的条子焚化在文昌爷的香炉里。当晚.城隍爷又来托老师的梦.向他道谢。从此,老师对一俊更加关心指导。

讲述者:何云瑜 搜集整理者:汪峰

戴一俊逸事2——史厝埕的石马槽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戴卓峰小时候读书,每天要到塾馆去.都要经过所公署前的中亭街大道。这条街的东边有一个姓史的富户开的一家染坊。这个姓史的很吝啬.只顾赚钱.公益事却一毛不拔。染坊前的路面.年久失修.高低不平,一下雨就积水,泥泞满地,过路人很不方便,史财东也不想出钱修一修。

有一天,大雨刚停,戴卓峰和几个小同学要去上学。他们走过史财东染坊门口时,那些小同学都把鞋脱下来拿在手.赤足从水中走过去。卓峰却不脱鞋,还顽皮地大摇大摆走过去,搅起水花洒到染坊的柜台上。

史财东看了很生气,说:“ 你这孩子这样顽皮,读书哪能有出色呢!” 那些小同学听了都说:“ 我们馆里是他读书最好.老师说他一定会考中当官呢?"史财东哈哈大笑说:“ 他啊,日后真会考中,回乡来竖旗杆,我家的大厅就让他饲马,厝角头给他拴旗索。"

卓峰虽然顽皮却有志气.听了这话心里很气愤,但也不争辩,只把话牢记在心里.从此加倍努力攻读。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过了几年,卓峰终于中了进士。喜报传到崇武时,史财东想起当年自己说的话,觉得很羞愧,赶紧雇打石师傅雕了一个饲马用的石槽,摆在大厅中,准备卓峰回乡时来饲马。可是卓峰回乡好几天还没有动静。

史财东心想,或许他已经把儿时的事忘记了。但是他还不放心,就备了礼物亲自登门去向戴卓峰祝贺,乘机探探口气。戴卓峰以礼相待,交谈时才对史财东说:“ 小侄今日能得金榜题名,应该感谢老伯的促成。"

史财东知道他没忘记小时候的事,忙说:“ 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多多有罪。"卓峰说:"老伯放心,小侄并非记恨。但俗语说,话有三尖六角,角角伤人。为人切忌骄傲自私,望老伯好自省察,多做好事,少说歹话。” 史财东连声说是。

史财东回家后,就把石马槽安置在大门前的石埕边.出入都能看到,记着这件事。此后,逢人便说:"到底是有出色的人,胸怀宽大,道理透彻,令人口服心服。"他又主动多办公益的事,得到众人的称赞。

讲述者:何云瑜

搜集整理者:汪峰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戴一俊逸事3——“ 呼吸帝座” 石刻的风波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螺阳西郊有一座山,山巅上有个洞窟,因为是由一块庞大的石片象屋瓦覆盖而成.所以叫"一片瓦” 。明朝时候,副使鉞卓峰辞官返乡后,就在这一片瓦下建了一座石室隐居。他还在石崖上题刻了 “ 一片瓦” 、“ 石室洞天” 、“ 呼吸帝座” 等字。据传,这"呼吸帝座” 四字,险些给他惹来一场灾难。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 帝座” 原是一个星座名,处于天市中,属天皇大帝的外座,也可指皇帝的帝位。戴卓峰题刻“ 呼吸帝座” 的原意是,自己虽已弃官,仍如呼吸一样时时不忘壅

室。可是,有一日.一个曾经与鉞卓峰有不睦的朝廷官员路过惠安县,知县陪他四处游玩,来到一片瓦,看到这四个大字,回朝后就在皇帝面前告发戴卓峰图谋篡逆。皇帝不辨真伪,便决定派钦差大臣下来査办。

幸亏戴卓峰有在朝的知交同僚,火速派人赶在钦差大臣前头来传报,戴卓峰急中生智,想出一个解救的办法。他一面聘来几位雕塑艺人,日夜加班,在石室内雕了一尊玉皇大帝;一方面出动全家人,到各乡各里搜集了一百多尊木雕的、泥塑的菩萨,在石室内排了个庄严肃穆的众神会集的敬天神坛,日夜香烟袅袅,祭祀天市帝座。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不曰,钦差大臣来到惠安县。这位大臣办事倒也慎重。他亲自到一片瓦观看.见“呼吸帝座” 四个大字面向通往京都的大路,且又漆金显眼;再看一片瓦是一座孤立的佛堂,四面也没有隐伏兵马的地方,心想哪有这样谋反的呢?

接着他又四处査访,四乡五里的百姓郡称赞戴卓峰为民办事;又听说他正在祭祀天市帝座,知道是告发的那个官员无知乱言。这位钦差大臣看到戴卓峰确已归心山林,没有任何图谋篡逆不轨的迹象,也就不露声色地回朝缴旨。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下来。

讲述者:黄成金

搜集整理者:丁荣辉

崇武民间故事----戴卓峰的传说

部分资料来源于崇武戴氏宗亲理事会编写的《戴公卓峰》,在此表示感谢!

关注【崇武文化】,了解更多崇武文化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