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01

近日,社交平臺一個小姑娘“語重心長”地教育家長的視頻火了。

“你總是在那裡嗷嗷地罵人,你看人家動畫片裡面那些,你看他們是怎樣對孩子的,不罵孩子,不打孩子,只是批評她,讓她改正,他們不是好好地改正了嗎?”

“而你們就那樣,啊啊啊地喊,誰想聽你們的。”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很多小孩子跟我一樣,很調皮也有很聰明,她們的父母就像你一樣打她罵她,她們是不是越來越笨,被罵笨了,有的還打,打個半死去哦。”

“你自己都不反省。”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你以後罵人,能不能用文明一點的方式,你已經讀過小學、初中、大學,你還不會用好的句子、名句來罵人嗎?不會用古詩來罵人嗎?”

“你還說我背的古詩少,我都可以用古詩來說服別人,你呢,只會嗷嗷地喊。為什麼總是要用那些粗話啊,什麼什麼的來罵人呢?”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看完以後忍俊不禁,卻又實實在在地戳中了現實的痛點。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如果父母不自我提升,就連當家長都會被自家孩子鄙視。

前蘇聯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就需要家長付出個人的努力,不斷進修自己。

教育孩子既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更是一項巧妙的藝術,但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是父母教育,父母要不斷地自我提升,而不是全憑經驗和直覺,期望無師自通。

正如一位網友所說,家長要有足夠的智慧辯駁孩子,孩子才服你。你認為孩子野性、不聽話,證明你沒有本事教育他,要學習、與時俱進的該是你而不是孩子。

02

芒果臺《少年說》有一期“國風父子”小周和爸爸的互懟讓大家驚歎不已。

小周同學說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一件事——家長會,因為小周同學很調皮,每次家長會他都會成為全場的焦點,小周爸爸也不例外。

但小周爸爸從來不罵他,而是用文言文批評他、鼓勵他。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為鼓勵小周好好利用時間,爸爸會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孩子你要加油啊!”

在小周遇到新事物不敢嘗試時,爸爸會說“雖有佳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鼓勵小周勇於創新。

在小周鑽牛角尖時,爸爸會說“切不可主觀而臆斷矣”,告訴小周做什麼事情都要從多方面考慮。

而“國風爸爸”是在醫院工作,平時根本沒有使用文言文的習慣,學習並使用文言文教育孩子,就是為了鼓勵孩子,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小周在爸爸的感染下愛上了學習,高中時考入了有名的航空班。最後他用文言文對爸爸表達了自己的決心:希冀君復任吾,則吾必全力以赴,必不令君失望,將以驚喜奉上。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珍妮·艾裡姆說過,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的確,育兒要先育已,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

著名教育學家尹建莉在陪伴女兒成長過程中,不僅看了很多書,還一邊學習一邊總結,整整記錄了16年的教子手記,並彙集成《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

03

今年開學第一天,鄰居家14歲的女兒麗麗卻離家出走了。

爸爸像往常一樣把麗麗送到學校附近的十字路口就返回了,而麗麗卻沒有像往常一樣和同學們走入學校。

直到接到老師電話詢問孩子為何沒到校時,麗麗爸媽才驚覺孩子不見了,著急地請左鄰右舍、七大姑八大姨一起找,最後警察查監控跟蹤才在汽車站找到麗麗。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原來麗麗平時學習成績不好,寒假作業沒完成,害怕老師和父母責罰不想上學,就琢磨著帶上壓歲錢出去打工。

回家後氣急敗壞的爸爸一把拽過麗麗,一邊打一邊罵,不好好學習還亂跑,看我不揍死你。媽媽則在一旁數落,一個假期天天玩手機,竟還騙我們作業早寫完了。

麗麗哭得歇斯底里,“除了打罵,你們還會幹啥,有本事就把我打死算了。成天就是別人家孩子掛嘴邊,你咋不學學別人家的父母呢。”

“你們一個天天在外面喝茶、打麻將,一個天天捧著手機追韓劇、玩遊戲,生活費都靠爺爺奶奶接濟,憑什麼就要我好好學習呀。”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美國教育家泰曼·約翰遜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每個不求上進的孩子背後,都會有一個不求上進的父母。

教育孩子如同育花,精心澆水、施肥、呵護,方能成功。但要養好花,必須學習養花的經驗與藝術,否則花會早早地夭折。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面鏡子,不斷自我檢視,自我發現,自我修正,自我完善,從而再以正確的言行為孩子做出示範和表率。

04

知乎上有人提問,“父母要求孩子上進,那麼孩子要求父母上進,有錯嗎?”

上千位網友的答覆都傾向於肯定,而點贊最多的回答說,身教更勝於言傳,父母理應成為孩子成長路上引導的指示碑,指引孩子向更好的方向走。

一位網友甚至現身說法,這位網友的母親是個村裡娃,家裡很窮,穿著補丁上的大學,每年上學的學費都是借的,大學畢業後在家鄉省城當一名大學教師。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但在她六歲時,三十歲的母親一邊上班一邊學習,頂著周圍人的冷嘲熱諷用三年時間考回母校讀研究生。四十歲時,母親又跨專業考取了博士生。

這位網友如今也是行業中的佼佼者,但她說母親一直是她成長的偶像,是母親的言傳身教使她成長為理想中的自己。

英國教育思想家托馬斯·阿諾德說:“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無聲的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優秀的因子,每一位失敗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潛在的根源。

萌娃挨批後“語重心長”教育家長:為什麼你的話語孩子不願聽

人民日報曾載文《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家長的五個層次理論:

第一層: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家長會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家長為教育孩子而提升完善自己;

第五層:父母盡已所能鼓勵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則成為真正的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起點,你想要孩子有多努力,你就得多努力,你想要孩子多優秀,你自己就得多優秀,永遠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那麼你願意做哪一層次的家長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